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2267|回复: 24

四十年前的分田到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28 09: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分 田 到 户
原著 陈维银

  我们芦家庄也随着历史潮流分田到户了,这个大事我一直以为发生在1982年,最近翻看父亲的笔记,忽然发现了父亲二本笔记中都有记录,第一本笔记的记录“1981年10月22号分田到户”,第二本笔记的记录还是“1981年10月22号分田到户”。
  当年我结婚后,与父母及两个妹妹共六口人还没分家,每人分水田九分六厘,我家共分水田五亩七分六厘,其中大冲大田一块三亩五分、大冲中田一块一亩二分三厘三、大冲小田一块八分、另在其他田块补二分五厘八。每人分棉花田二分五厘,我家共分棉花田一亩五分,我家分棉花田二块,一块一亩一、一块三分,不够1.5亩又在其他田块中找补一分。
  我忽然想起来了,1981年10月我自南京做工回家,队长任天怀得知我回去,跟我说请我帮他们算账,丈量村庄周围的棉花田。那天上午八点开始,由村东原名叫一亩二田块量起,户主顺序是抓号定的,量田块顺序是事先研究定下来的,会计按抓号顺序报户主名字,又告诉我该户田亩数,我叫拉卷尺的先量田的长度,根据田亩平方然后迅速计算出宽度,我大声指挥拉尺的,然后我在卷尺上确认,由队长用铁锹做记号。我手握草稿本,在草稿本上迅速画出田块形状,长宽尺寸,按号记录户主名字留着备查。有的户数可能分几小块田,还有几户分在一个大块田里。
  每户代表都跟着围观,当分田到自家,户主立马激动地走出来确认,也没有人对测量结果表示怀疑。任兴无家是第一户分到棉花田,我家顺序是最后一户。而前五户人家分到的棉花田水源较好,田也肥沃,年年都栽了水稻。过了两天我又回南京做工去了,后来分水田我就不知道了。
生产队这一最基层的集体组织,共存在了20年,一个时代结束了,在历史的长河中,前五千年没有生产队,将来五千年也不会有生产队了。
1962年至1971年,是我父亲当队长的十年,我父亲大力发展生产队里养猪、养羊、养鱼,种植菜籽生和薄荷等中药材,种植蓖麻和桐油树,塘里栽种藕和放菱角,还年年带人步行去郎溪大山里拖毛竹枝,编大扫帚卖钱,1964年1970年,我队工分值由1元到1.2元,就是那十年,我们队家家盖房子或翻建房子,适龄青年含地主子女全部娶了老婆,我们队是当方有名的富裕生产队。
  如我父亲这样的生产队长很多,干在前头,吃在后头,自然受到社员的称赞和尊重,成为社员心里的好带头人。那时的很多生产队长,体现着那个时代的社会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大多数人服务。
  1972年至1981年,十年间生产队队长换了四任,我父亲固顽固性头痛辞去生产队长后,高凌是大队书记选定,接我父亲的班干了二年生产队长。1974年初生产队首次民主选举,我哥哥才20岁得票95%,被选为队长,也干了二年生产队长。1975年底分队,张秀贵又被选为队长,到1978年底地主富农摘帽子,于1979年春节后,原地主子女任天怀当选队长,原地主子女袁新义当选副队长,他们俩一直干到分田为止。四任队长没有一任如我父亲懂经济,会经营,团结人。四任队长只种粮食不种经济植物,工分值越来越低,由我父亲当队长时工分值一元二角,逐年下滑至工分值三毛五分,人心涣散,有后门走的人都想办法离开生产队了。
分田单干之前,已经以各种包工、包产等形式单干。1978年起,先是分小组承包,分小组干活,收割水稻和种植小麦时又集中一起干活。接着又是分棉花田到户承包产量,收获的棉花上交给生产队集中卖给供销社,多出来的归自己。
此时还有水利任务,水利任务来了就集中起来同住同吃。到了1980年,人心彻底散了也彻底凉了,大家三天两头便聚一起吃大锅饭,买来鱼和鸡鸭,派人做饭,有说有笑开心地在一起吃大餐,社员心里都在想,有路子的人都去外面上班挣钱,而留在生产队的人,在队里干活拿不到多少钱,还不如大吃大喝,吃垮生产队拉倒,生产队的经济已经濒临破产的边缘。
  1981年10月,秋收结束,开始秋种之前分了水田,还分了旱地和养鱼塘,分了耕牛,分了农具,能分的都分了,大型农机、仓库、公用塘坝沟渠不好分的由大家共同所有,共同使用。分田单干后公粮和农业税,还有什么费等等,都在大包干承包本本上明码标价了,卖公粮时扣款,不够扣补交现金,拖欠那是不行的。交村集体的费用也不能拖着不给,再也没有超支户了,每个家庭承包对象是国家。分田最初几年还有水利任务,大家又集中起来,以原有组织的名义自带粮草,又在一块干活集体生活,每个家庭的土方任务是明确的,没有劳动力去挑土方家庭,就花钱找村长委托别人去挑土方,那时叫“卖土方”。
  1981年分田单干后,大家还是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旱地里种植山芋、花生等等。不会种田的跟着别人家学。农忙时自由组合,亲戚间邻居间相互帮忙,小麦脱粒、插秧、水稻脱粒必须团体合作。
  1981年分田单干后,天赐良机,杂交稻开始普及,化肥也满足供求,特别是除草剂及时登场,各种农药又为水稻高产保驾护航。
除草剂的应用,将农民从繁重和繁琐的三番五次的农田除草劳作中解脱了出来,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水稻栽植后要人工除草三、五次,不除草草欺稻,那能有什么收成呀。化肥的运用且肥效高,再也不用挑塘泥了及搞农家肥。
  生产队时期建的各种改变了大自然水利工程,保障了分田后农田的灌溉用水,一切来得都是那么及时,而且分田前,水利工程布局和建设已经完美且饱和。直到1991年特大且持续的暴雨,威胁了到县城,才开挖了中山河,彼时农民不再有义务出义务工了。
  还有杂交稻的普及太及时了,杂交稻枝干高大粗壮,不怕一般虫害,发颗粒极大,比过去传统水稻行距大了几倍,过去一亩水稻种至少10斤,而杂交稻只要稻种一斤。过去传统稻插秧一人一天插一亩很难,而杂交稻插秧一人一天插二亩早工。而且杂交稻产量普遍在亩产1000斤以上。小麦和油菜也有了杂交品种,产量也比以前高出很多。大量的劳动力就是这样节省出来,劳动的富余和粮食高产是杂交稻、化肥、除草剂三者即时登场面世。如果不是杂交稻、化肥、除草剂即时登场面世,分田到户后的生产面临的困难更多,这就叫天时、地利、人和。很多文章说过,分田单干既增产增收又解放了农村劳动力,那是睁眼说瞎说、说外行说。
  1982年至1991年的十年间,种田还是很重要的,我家吃饭、烧柴都是靠九分六厘田,每年农忙,必须回到田里地里辛苦忙收忙种,一年二季收获的粮食,除了交公粮,自家吃饭还有积余。分田单干十余年还没有人搁荒田地,正因为那时还在使用粮证,在外打工没有粮票买不到粮和食品,我们外出打工还得从农民家里带米吃饭。后来随着票证取消,有钱可以买饭买米,种田的观念随之淡薄了。
  1992年4月1日开始取消粮票,市场上可以买到粮食,我们出外做工再也不用从农村家里背米进城了。1992年秋收后,我家的田和我父亲的田开始部分搁荒,后来干脆都交给我哥哥耕种了。到了2000年,我哥哥就在我们田里栽植苗木,包括全村全大队全乡都是在农田里栽苗木,到2010年,在农村再也看不到种植庄稼了。如今,苗木市场早已过剩,苗木经济早已不景气,田里的苗木已成参天大树,无奈中田地的大树林成了自然风景。
  1950年土改,分田分地分房产,土改证上明确所分田地是私有产权,可以买卖,但很快就搞合作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田地归了集体,到了1961就成立了生产队,生产队仅仅存在20年。1981年分田单干,是大包干形式,土地是集体所有,个人只有耕种的权利,没有买卖的权利。
  1950年土改时溧水人口216724人,溧水田地养活溧水人太容易了。1961年成立生产队时溧水人口22950人,溧水田地养活溧水人也很容易了。1981年分田单干时溧水人口363722人,溧水田地养活溧水人,还有大量粮食上交国家。如今据百度百科查知,现在溧水常住人口为501400人,溧水田地还能养活几层溧水人口呢。
  分田单干已经快四十二年了,形势早已发生了变化,人口也在增加,田地却持续减少。分田单干的优越性早已消失了,吃饭仍是人类头等大事,溧水田地早已养活不了溧水人了,今后怎么办呢!
陈维银文
2023年5月27日于南京
图片1.png
我父亲笔记分田日期一
图片2.png
我父亲笔记分田日期二
图片3.png
分田单干时交公粮场景,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4.png
生产队时交公粮场景,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5.png
分田单干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图一、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6.png
分田单干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图二、图片来自网络

发表于 2023-5-28 10:01:03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怀旧的好文
 楼主| 发表于 2023-5-28 11:22:47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年前土改分地是一个社会制度的变革,之后归于集体,四十年前又分田到户,谓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生产管理形式上的一个改变,结果现在很大一部分农民的责任田被以征收的形式拿起建厂种楼了。农民的田地是他们基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最后的一点利益已被权势和资本觊觎。
中国历史上土地的分配与兼并贯穿其中,均地是一种兴起,而兼并则是衰的开始,这个矛盾几千年来始终没有找到根本性的破解之法。
下一代的农民渐渐的会与土地脱钩,他们的名下不再会有属于他们的土地了(责任田)。因为除了被征收外,又有一种叫“流转”的形式也正在大范围地从零星的农民手上把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上。
发表于 2023-5-28 18:49:15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溧水田地早已养不活溧水人了,今后怎么办呢?
正是,
分田到户一潮流,只为吃饭办法多,
辛苦劳作一年整,上交吃饭稻有余,
文章详细有記录,句句分明有标注,
不知何日怪风起,良田忽然都长树!
民食为天不可忘,备战备荒已忘除,
亿万民众泱泱国,国強民富不忘初!
发表于 2023-5-28 18:59:34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过去哈
发表于 2023-5-29 09: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不是退林还耕了嘛,
发表于 2023-5-29 10:12:37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记得小时候交公粮后我家不够吃。最后两个月都要借一点过渡一下。还要挑圩梗,完不成交钱。
发表于 2023-5-29 14: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溧水田地早已养活不了溧水人了,今后怎么办呢!
发表于 2023-5-29 15:48:00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良田都是高楼大厦,工厂企业了。
发表于 2023-5-29 15:48:40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仅是怀旧,是一部历史记载文献,能描绘到这样细腻,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史实贡献!
发表于 2023-5-29 16:15:00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田地!越来越少了!以后吃饭成问题吗?忧心噢!
发表于 2023-5-29 16: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政策变来变去。
 楼主| 发表于 2023-5-29 16:36:43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点点 发表于 2023-05-29 10:12
我只记得小时候交公粮后我家不够吃。最后两个月都要借一点过渡一下。还要挑圩梗,完不成交钱。

这段时间就叫青黄不接,那时候的农民把这种状态叫做,抓着秧把只借米。
 楼主| 发表于 2023-5-29 17:39:06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泰民康 发表于 2023-05-29 16:15
现在的田地!越来越少了!以后吃饭成问题吗?忧心噢!

吃饭成不成问题稍有头脑的人都明的,而那个时刻的到来才能验证。至于对吃饭问题的重视和理解一些官僚及其爪牙的认知却是令人愤怒和颠覆三观的,如河南高速为收费不许收割机械下高速,致连续几天的大雨让成熟的麦子发了霉,这仲恶行正常的认知任何时代都是要砍脑袋的,而今天的大中华却异常地“宽容和仁慈“,这种制度设计是不是一次警钟?
发表于 2023-5-30 08:24:50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让我知道了中山河原来是人工开凿的
发表于 2023-5-30 08:47:51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点赞!
发表于 2023-5-31 05:58:54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现在是,只要利己,专门坑人。唉唉唉唉唉唉唉
发表于 2023-5-31 08:51:02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田单干其实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
发表于 2023-5-31 08:56:48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田单干其实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形,集体经营不是不好,而是缺一个好的领头人!华西村就一直没有分田到户。就像国企改制,缺的是管理而不是非改不可!
发表于 2023-5-31 12: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知道是81年分田到户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自律公约|==溧水114网== ( 苏ICP备10008074号-9 )

GMT+8, 2024-5-8 02: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南京溧水易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57214114、57244114 地址:广成铂金大厦16楼01室
法律顾问:范遵国 13705148320 江苏宗域律师事务所 | 吴耀坤 18502567708 江苏圣典(溧水)律师事务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5-57214114、1391338440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001@ls114.cn
苏公网安备 32011702000107号 | 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0 | 人力资源许可证:0117000113

客服微信 求职群 公众号 视频号 抖音号(ls114ls11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