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8856|回复: 38

看溧水县志,品溧水地名之四十六一一凤栖山”与“藕丝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7 15: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希夷 于 2021-9-27 18:15 编辑

            凤栖山,位于溧水西南和凤镇西南端,当地乡人称“黄西山(音)”。成书于1260年左右的南京最早志书《景定建康志》卷十七,山川志中载:“凰栖山,在溧水县西南七十里,高一十六丈,周四里,西并石臼湖,父老云,昔有凤皇栖于其上,因得名,山属仪凤乡,近地有凤贤圩,今作黄西非也“。由此可见,早在南宋景定前(1260-1265年),这座山的名字就是凰栖山,乡人作”黄西山“,应该是当地吴语”凰栖山“之讹音。同时按宋时计量换算,一丈约为3米,16丈则为高50米左右。至于什么时候改名为凤栖山,则无从考据,但最早应该于元朝至正前,后编修的元《至志金陵新志》,明《万历溧水县志》,清《顺治溧水县志》《光绪溧水县志》,均已把凰栖山记为凤栖山,载于各志山川卷中。所有的记载有个共同之处,就是,这座山因为传说有凤凰栖于此而得名。传说这只凤凰从高淳翔凤岗起飞,停于停翅岗,又栖于溧水凤栖山,最后归于高淳韩村凤凰山,因此留下一系列关于凤凰的地名与传说。乃至于后来溧水高淳两地这一带的行政地名中带上了这个凤字,高淳立信乡后改为凤山乡,溧水境内西南地区的古仪凤乡,包括现在溧水乡镇中的和凤镇都与之有关联。 凤栖山.png
           俗话说:凤凰不落无宝地,凤栖山这一带确实是一方风水宝地,从地理地形上来说,这一带面湖背山,为石臼湖东岸的临湖岗地,石臼湖三面环山,北有西横山,小茅山,连绵起伏,东北至东南一线,狮子山,象山,骆山,凤栖山,龟山蛇山,环湖岸点缀其间,是所谓“青狮白象,蛇龟二将,守望湖东岸一北一南,而骆山凤栖山这一带因山形成曲折湖岸线,山势虽不高,但临水于湖上,形态各异,湖光山色,茂竹修林,美不胜收。清初文人武孔墙曾赋诗《登凤栖山》    石湖南岸岭如拳,种竹周围不辨天。
一榻竹风兼竹韵,盈眸湖水共湖烟。
已传威凤来丹穴,应有潜龙濯紫渊。
竹影湖光辉映处,凭高诗思愈悠然。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片宛若世外桃源的山水之间,也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生息,1997年在不远处的高淳薛城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的古村落遗址,称为金陵第一古村落。历史上东晋,南宋两次大规模的南北人口迁移中,先民也纷纷在这里建立起自己的家园,形成一方乐土!据周边相关姓氏家谱记载,薛城邢氏早在东晋时候就迁家于此遂衍成当地望族,也为目前周边姓氏中有记载最早迁居姓氏,而后,净行寺魏氏,中山诸氏,光裕堂张氏,五知堂任氏,富春孙氏,仙墟夏侯氏,芦溪杨氏,戴城黄氏,插竹亭俞氏,平陵胡氏,古墅史氏,中山武氏,凌云堂许氏、凤山韩氏等世家大族也先后迁居于周边,在这里,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先民依高岗阜地而居,修建家园村庄,围湖筑圩,兴修水利,渔耕诵读,形成了很多的以姓氏宗族为纽带,聚族而居的传统古村落。
微信图片_20210927154445.jpg 微信图片_20210927154441.jpg

         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纵观溧水高淳两地方志所载,历史上出自这块区域的地方名人很多,明代进士许英,文人黄秉石,韩叔阳一门三进士,进士魏鹏池,进士杨倍庵都是生活在这周边地区,而自恢复高考以来,这里更是人才辈出,凤栖山下的诸家魏家,村风淳朴,年轻学子,勤奋好学,考取大学的人数,远远超过其他地方,是远近闻名的“大学生村“和“状元村”。其中从诸家村走出去的书法家诸荣会,诸培弘,诸明月等老师在书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
          凤栖山到骆山一带,地理位置背山面湖,离古代驿道官路较远,要与外界相通,水路便于陆地交通。遂形成一块文化比较独立的区域,也是溧水区吴方言及传统文化保留较为原始的区域之一。从方言上来看,更接近高淳方言,吴方言词汇语音保留较为完整原始,例如:称呼上,妈妈,孔镇及以北,发“姆妈“音较多,这片区域基本上以”姆迈“为主,姐姐,往北发淮化音”阿尖“为主,这里仍喊作“贾贾”。数字读法最明显的就是“二”,读作“倪”,上学,孔镇北读“上核”,这里读成“上沃”,语音语调上呈现,高淳吴语向溧水吴语区过渡区域,总体感觉更接近高淳圩乡吴语。与较近的孔镇周边吴语区有较大差别。
微信图片_20210927154453.jpg 微信图片_20210927154449.jpg 凤西山庵.png
            这一带原居民,风俗习惯上也是较接近高淳民风,普遍重礼俗敬祖宗信鬼神,乡间多立祠庙。村庄多为姓氏聚族而居,村中普遍保留了很多旧的姓氏宗祠或支祠,仍然传承着诸如修祠修谱吃宗酒等宗族活动。据《溧水县志》载,凤栖山顶有庵,名为凤栖山庵 ,据载始建于明,清代重修,现建筑为近年新修,易名象教禅寺。主体建筑依山而建,前后三进,山门题额“象教禅寺”中间为“地藏大殿”供地藏王菩萨,后有殿奉“三尊大佛”,两厢则为“十殿阎罗”。传说当年地藏王菩萨去九华山前,经过此山曾在此落脚,后在此地建成寺庙。每年农历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萨诞辰日,这里有香会和庙会,周边香客信众纷纷来烧香礼佛,香火极盛。因近水缘故,为求风调雨顺,生产平安,当地人对道家的水神信仰也较广泛,诸氏祠堂旁有专供奉天后妈祖的天后宫,在武家嘴村后圩埂上有水神平浪王杨泗将军庙,其他村中神祠内供祀祠山大帝张渤也不在少数。
藕丝堰.png 藕丝堰2.png
           在凤栖山南,张家村萃福庵与武家嘴之间有段古堰——藕丝堰,据元志《至正金陵新志》载,藕丝堰,在溧水州西南七十里,长一里阔一丈五尺。清顺治《溧水县志》又载:藕丝堰南与高淳连界,内有罗城等九圩六垾四堰。旧有土坝,数为水浸没。崇祯间,孙良翰韩绍叔等请于抚按,共造石闸,春闭秋开,永无水患,乡民赖之!就是这段古堰,截住了东面丘陵山地的入湖来水,用以灌溉,又挡住了汛期高位湖水对堰内圩田的浸没。通过人为的水位调控,形成堰内万亩良田的圩田区,至今仍在沿用,造福一方百姓几百年。是石臼湖东岸一座重要的古代水利工程,历史上,方志及周边百姓家谱对于都有记载,明代宏治溧水高淳两县分治后,这里又成了两县的分界点。同时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藕丝堰——藕断丝连,又传承着两地百姓日常生活及文化民俗上的难以割舍的浓厚情感。



上网方式
发表于 2021-9-27 18:17:19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凤栖山曾传地藏王菩萨来过,也想在此布道,后来去了九华山。
发表于 2021-9-27 19:47:16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学习了!
发表于 2021-9-27 21:00:49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9-27 21:35:10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9-27 23:00:29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9-28 04:52:09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9-28 07:36:29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内涵丰富!
发表于 2021-9-28 07:48:59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溧水很多地名好有诗意。看看名字就好美。
发表于 2021-9-28 07:58:17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28 09:15:24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楼一夜 发表于 2021-09-28 07:48
溧水很多地名好有诗意。看看名字就好美。

多提供线索,有机会挖一挖
发表于 2021-9-28 09:42:45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想山下 发表于 2021-09-28 09:15
多提供线索,有机会挖一挖

印象中石湖书院有块碑在象教寺那边。
 楼主| 发表于 2021-9-28 10:12:55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希夷 发表于 2021-09-28 09:42
印象中石湖书院有块碑在象教寺那边。

这次去没有看到,杂草丛生的
发表于 2021-9-28 14:25:34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9-28 22:30:42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到很多知识,想当年在诸家村挑筑“战天圩”中午休息时间跑去玩耍过。还不知道这么多的故事。
 楼主| 发表于 2021-9-28 23:03:27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莫愁湖 发表于 2021-09-28 22:30
学习到很多知识,想当年在诸家村挑筑“战天圩”中午休息时间跑去玩耍过。还不知道这么多的故事。

那个年代今冬明春都在挑圩做水利,战天圩这个名字就取的有时代感,向天宣战,人定胜天!在骆山和凤栖山之间!
发表于 2021-9-28 23:27:09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想山下 发表于 2021-09-28 23:03
那个年代今冬明春都在挑圩做水利,战天圩这个名字就取的有时代感,向天宣战,人定胜天!在骆山和凤栖山之间!

对!是横跨和凤诸家和骆山之间的,围湖造田之大举。
 楼主| 发表于 2021-9-28 23:42:19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莫愁湖 发表于 2021-09-28 23:27
对!是横跨和凤诸家和骆山之间的,围湖造田之大举。

估计你也挑过当年的同心圩吧,
发表于 2021-9-28 23:54:48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想山下 发表于 2021-09-28 23:42
估计你也挑过当年的同心圩吧,

是的哦!
发表于 2021-9-29 02:23:18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希夷 发表于 2021-09-27 18:17
凤栖山曾传地藏王菩萨来过,也想在此布道,后来去了九华山。

是因为那时候凤栖山刚刚生成,载不动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一脚踏上凤栖山,山就开始往湖里下沉,山神出来和菩萨说此山尚且年幼,载不动菩萨的圣体,还望菩萨先另寻他处,待千年后,此山成了气候,菩萨在来也不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自律公约|==溧水114网== ( 苏ICP备10008074号-9 )

GMT+8, 2024-3-28 18: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南京溧水易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57214114、57244114 地址:广成铂金大厦16楼01室
法律顾问:范遵国 13705148320 江苏宗域律师事务所 | 吴耀坤 18502567708 江苏圣典(溧水)律师事务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5-57214114、1391338440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001@ls114.cn
苏公网安备 32011702000107号 | 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0 | 人力资源许可证:0117000113

客服微信 求职群 公众号 视频号 抖音号(ls114ls11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