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1113|回复: 23

明末南京太仆寺卿杨公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31 13: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明末南京太仆寺卿杨公翰

吴大林   江文宏  

    明代末年,在溧水石臼湖东岸的骆山村出了一个大官,名叫杨公翰。

    杨公翰(1568—1653),字具臣,号培庵,一号渔石。万历三十一年(1603)举人,万历三十二年甲辰科杨守勤榜三甲114名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卿。他的故事在溧水的南乡可谓家喻户晓。清朝顺治十年时杨公翰去世,三年后溧水编修《溧水县志》,林古度便把杨公翰的事迹收入乡贤传中。雍正年间,溧水知县吴湘皋路过骆山,村民们带着他去看了当年杨公翰在石臼湖边坐过的石头,讲述了杨公翰因为这些石头而自号为渔石的故事,吴湘皋为此撰写了《太仆杨公本传》。最近,我们听说孔镇中学退休教师杨文荣先生家中珍藏了一套思成堂《骆山杨氏宗谱》后,便请俞松年、姜方岭两位先生陪同,到杨老师家中拜读了这套宗谱。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相关史料进行了点校、核实和补充,写成此文,以供文史爱好者参考。

    一、杨公翰的家世

    杨公翰的家世及生平事迹,主要见于《顺治溧水县志》卷六、思成堂《杨氏宗谱》的世表和相关传记,另有两块碑志。

    据《顺治溧水县志》卷六“乡贤传”记载:

    杨公翰,字具臣,号培庵,一号渔石。幼而颖异,年十七,补博士弟子员,辄试冠军。邑侯喻公言兴尤器重之,三试俱置第一。万历癸卯领乡荐,甲辰捷南宫。初任行人,丁外艰,服阕,以资望拟授铨曹,为嫉者所中,改工部郎,升漳州府太守。漳滨海地,俗犷健讼,公以清静为理,务与辑宁。又议开封山之禁,以利公诸民。海寇犯境,公力为捕剿,捷闻,上命纪录,事载《通纪》,其他善政不可枚举。漳人爱而敬之,兼父母、神明之戴,尸祝迄今不衰。居五载,举廉卓第一,升分守湖东副宪。历兴泉道、江西按察使、本省右辖,转河南左藩。革火耗、捐公费,汴人咸谓数百年来无如公廉介者。辛未入觐,得召对,力陈民间疾苦,上嘉之。时廷议,以青、豫两抚推公,公托疾恳辞。再疏,乃获俞旨以调理赴任。公旋里,避迹湖山间,不入城市者十余年。后起为太仆卿,复以老疾告休,逍遥林壑。卒年八十有六。子宁巽,恩贡,未仕,先公卒。孙四,长曰静,戊子拔贡,尤知名于时。

    思成堂《杨氏宗谱》的杨公翰世表记载:

    第十一世,公翰。修公长子,太仆寺正卿。字九翼,号培庵,一号渔石,又号具臣。行三,生于明隆庆二年戊辰(1568)八月十一日子时。居乡和平,服官正直。明万历癸卯科举人,甲辰进士。

    配仙墟夏侯怀坡(槐坡)公女,生于隆庆元年丁卯十二月初二日辰时,诰赠夫人。生子凝巽。女一,适石湫坝王光禄公冢孙。继娶黑松园夏氏夫人,生于明万历二十四年丙申三月念八日丑时。公享寿八十六,卒于顺治十年癸巳(1653)九月初七日亥时。葬后杨,有碑志。夫人享年五十九,卒于明天启五年乙丑九月十二日丑时,葬梅村,有碑。继夫人享寿七十二,卒于康熙六年丁未八月十二日午时,葬夏侯夫人墓右。

    溧水共发现两块有关碑志。一块为顺治十年(1653)的墓志铭,当时埋于杨公翰墓中,文革中杨墓被毁,墓内出土的一盒墓志被其族人珍藏,现立于新修杨公翰墓前。墓志盖上刻“进士太仆寺正卿杨公培庵讳公翰之志”。墓志上刻:

    杨公讳公翰,字具臣,号培庵,行一。隆庆戊辰八月十一日子时生,由廪庠,万历癸卯、甲辰连捷,筮仕行人,历任河南左布政,甲申起太仆正卿。享年八十有六,卒于顺治癸巳年九月初七日亥时。本年十二月廿四日葬某山之阳曾祖茔之侧。配南徐夏氏,赠夫人。子一,宁巽,恩贡。孙男四:静、勉、慥、履慎。重孙:□□。

    志文的后半部分中第四孙“履慎”,查无此人,应为杨因。杨公翰去世时,元配夏侯氏(1567—1625)已去世,儿子杨凝巽(1595—1649)也已去世,继室夏氏(1596—1667)尚健在,他的四个孙子静、勉、慥、因都健在。重孙中,已出生的有继斌、式汴、绳武、嗣藩、龙光、括苍、燕诒等七人。

    另一块为“明诰赠通奉大夫杨公之墓”碑,乾隆五十六年(1791)重立。文革中杨公翰的墓被毁时,一位族人将墓碑收藏起来。碑文如下:

    大清乾隆五十六年岁次辛亥吉月吉时立。公讳公翰,字九翼,号培庵。生于隆庆二年戊辰八月十一子时,卒于顺治十年癸巳九月初七日亥时。万历癸卯举人,甲辰进士。初任行人司,出授漳州府知府,历任江西、河南布政使司,陞授山东巡抚,不赴致仕。

    男:宁巽。孙:因、勉、静、慥。曾孙:嗣藩、式汴、继斌、绳武、括苍、心晸、燕贻、龙光、肆、固贻、燕誉、积贻、立贻、留贻、燕禧、燕祜、燕祖、龙见、燕及

    这十九个曾孙中,继斌、式忭、龙光、嗣藩、心晸、龙见等六人为杨静所生;绳武,是杨静的第三子,过继给杨勉;括苍、肆、固诒、立诒、积诒、留诒等六人为杨慥所生;燕诒、燕誉、燕禧、燕及、燕祉、燕祐等六人为杨因所生。

    吴湘皋《太仆杨公本传》载于《骆山杨氏宗谱》。现转载如下:

    明太仆杨公,讳公翰,字九翼,号培庵,溧水骆山人。骆山之址沿湖皆石,公少时尝坐此垂竿,因取渔石名其轩,人又呼渔石。祖时薰、父修以公贵,赠通奉大夫;祖母刘氏、母俞氏亦如其封。其先世爱湖山吞吐出没于波光云烟之外,遂由高淳迁此而家焉,始为骆山杨氏。

    公秉姿英迈,外和内介。塾师所授书,不再过即成诵,历久不忘。一日诵《中庸》“国无道,其默足以容”,向师请曰:“无道,正需人谏诤匡扶。既食其禄,又保其身耶?”师曰:“君子欲留其身以有待。圣贤之言谅不差耳!”复请曰:“此于古人何似?”师诘之曰:“尔以为何似?”公曰:“似伯夷之治则进、乱则退也。”师曰:“伯夷、伊尹、柳下惠,尔何取?”公曰:“取伯夷。”又一日,公皇考闻邻妇以穷饿改适,叹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公瞿然曰:“节,固如是重乎?何古来易姓革命之际,事二君者比比也?”父闻公与师辩讫,私喜曰:“再十年,当求之千里之外。”年十七,补邑弟子员,声称籍盛,五冠其曹。江西喻孝廉言兴公领溧水县事(万历二十年任,由进士),学老识卓,宿负重望,屡握公卷,击节快赏。常谓公曰:“中山秀士,谁与君侪?异日名显功高,远驾我上。”斯言堪为券也。

    公后登万历进士。初授行人司。丁外艰,服阕,补虞部郎中。闽中之漳州,滨海地也,寇盗时时窃发,每深朝伫东南之忧,特命公出守。继,果海寇犯境,公力为防御,设计捕剿,殪其渠魁,事载《通纪》。后以东事孔棘,有八闽舟师之募,濒海仓皇,公毅然建白,旋以罢役,全闽赖公以安。其他惠政,漳民各以碑镌其迹。吴门周公蓼州(周顺昌)报公书云:“忆自入闽共事,不特濒海士庶咸托于化日慈云之内,即孤行拙性如不肖,亦得披拂于风光霁月之中。则公之政事大概可想见。”居五载,举廉卓第一。升分守湖东副宪,历兴泉道,转江西按察司,又转右辖,再转河南布政使。维时军务旁午,粮饷縻费不可数计,在位者额外横征,民不聊生。公至,革火耗、捐公费,豫人得以少苏。辛未(崇祯四年)入觐,百姓遮留。公曰:“吾去,以尔等疾苦入告,仍来此。”民始放公舆马行。得召对,力陈民间情状,上改容听之。时青、豫两抚乏人,廷议推公往,怀宗(崇祯)曰:“得人矣。”而公以年近七旬、衰病恳辞。疏再上,乃得“调理痊,可赴任”之旨。

    迨后,国势不竞,东崩西坼。公虽林下,心则魏阙(指朝廷),每阅京抄,见有捷音,则焚香祝天、鼓舞欢忭;边方告警,则神形悽迫、废箸忘寝。骤传甲申三月之变,公北向再拜曰:“臣老矣,无能为也。”号泣绝粒,家人姻戚环集慰劝,方强饮食少许。继此南渡,而有太仆卿之授,催促入应天,公终以老疾力辞,不易其守,末乃自题小引,有曰“常诵‘志士不忘在沟壑’及‘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数语,一生赖此,幸勿墮落”。未几寻病,终年八十六,时顺治己未岁也。

    赞曰:

    我至骆山,杨氏郡从子弟导予游湖嘴,指其石曰:“先太仆渔石之号,盖取诸此。”夫渔者,身寄江湖,志在得渔,犹仕宦者,托身青云,而志在于爵禄。若所谓石,坚确磊磈,网得之不可食,舟交之不能行,渔者固无取也。公当少时遂取以自号,意者其石隐之流亚欤?然吾夷考其生平,及当国变之际,又非类于石隐,而果于忘世者之所为,然后知公幼年取伯夷之说而终焉,欲从其朔也。

    杨公翰祖父杨时薰、父亲杨修

    杨时薰(1511—1573),字斯南,号怀轩。因孙公翰获赠通奉大夫、河南左布政使,配刘氏(1508---1553),赠夫人。长子大化,次子大修。

    杨大修(1533—1619),号少轩,万历四十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卒。葬句邑西谢丁公山。因子公翰获赠通奉大夫、河南左布政使。配俞氏(1540—1607),万历三十五年九月念六日卒,赠夫人。生子三:长公翰(行三),次公泰(行六),三公榦(木为日)(行七)。(按,杨大修即杨修)。

    《光绪溧水县志》卷二十一“轶事志”记载:

    仪凤乡杨修,生九月,卧床坠地,闻有呼其母(刘氏)曰:“跌坏封君矣!”语人,以为妄。后子公翰贵,果赠河南左布政。

    杨公翰元配夏侯氏、继配夏氏

    元配夏侯氏,为仙墟夏侯槐坡公之女。据明经堂《夏侯氏宗谱》记载:

    曾二公、刘氏,余五公三子,讳敳,字承惠,号槐坡,嘉靖戊子年(1528)六月十六日亥时生,万历己亥年(1599)卒,墓家西,有挽赞。氏系戏墩,嘉靖戊子年(1528)生,万历戊子年(1588)卒,墓官竹园,有祭文附后。生三子:中、清、新。女一,适骆山赐进士第通奉大夫、太仆寺卿、前河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杨公翰为室,受封夫人,诰命附谱。

    杨公翰继室夏氏,生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卒于康熙六年(1667),她比杨公翰小29岁。

    杨公翰的儿子杨凝巽

    杨凝巽(1595—1649),字顺先,号昌培,选贡生,考授福建漳州府漳浦县知县,未赴任。

    吴湘皋《杨漳浦公本传》记载:

    公(杨宁巽)为人仁恕真朴,自奉极薄,施子常厚,生平无不顾行之言,毫无贵介气习。太仆历仕宦,公常操政于家,以公一子,故听其出入,不约束绳检其所为。公乃蔬食布衣,若家无担石之储者,人皆忘其为贵介公子也。太仆同寅子与公周旋,每诮公悭吝,公卒不改其素。及遇亲族,交游乡邻,旅客有急难者,则倾囊橐助之,并无德色,远近赖公全活者,不胜枚举。

    杨公翰的女儿嫁给石湫王宏美

    王宏美是光禄寺卿王守素的长孙,王知益的儿子。王宏美11岁时,祖父王守素和父亲王知益相继去世。

    据三槐堂《王氏宗谱》记载:

    宏美,国学生,知益公长子,字孟倩,号玉斯。万历庚子年(1600)生,配杨氏,太仆寺正卿讳公翰公女,葬杨宅山。二子:台臣,崇祯元年生,辅臣,崇祯四年生。

    杨公翰长孙杨静

    杨静(1621—1683),字生孺,号裕若,顺治五年(1648)恩拔贡元,考授杭州府仁山县知县,未任。曾任《顺治溧水县志》赞修,尤知名于时。他是高淳进士魏成忠(号鹏池)的孙女婿,廪生魏吉(字吉人)的女婿。

    据思成堂《骆山杨氏宗谱》记载:

    巽公长子,静,恩拔贡元,考授知县。字生孺,号裕若,一号仁山,行忠十。生于明天启元年辛酉十一月念五日戌时,考授仁山县知县,未任。配淳邑魏按察使鹏池公孙女、廪膳生吉人公女。继娶溧阳凤安乡上宅村吴敬溪公女,生子四,继斌、式忭、绳武、龙光,武出继弟勉为嗣。女三,长适本府兵备道蔡祖庚公子讳历,次适王古龄、三适淳邑孙绍文。副室王魏先公女,生子二,嗣藩、心晸。继娶淳邑后堡魏君一公女,生子龙见。副室梁氏。

    据韩必成《杨仁山(杨静)公传》记载:

    公(杨静)生而颖异,长而倜傥,顺治戊子恩拔,考授县令,隐居湖滨。滨湖有山曰骆山,烟云竹树,颇有幽致。公每步山椒而望湖光,旷然自得也。家有园,园有亭、有池,亭围百卉,池引活水。公坐卧其中,左图书,右琴尊、茶灶、药炉,无所不备,若将终身焉。及其见义必为,无所委谢。如告改折之虚粮,免八邑之解铜,禁投营之镟害,皆绅士之所不敢为、不能为者,而独立为之。所费数千金,无怨无悔,而亦无德色,千里内外咸赖之,迄今颂德不衰。
    杨公翰的曾孙杨式汴、杨嗣藩和杨肆

    杨式汴是杨静的次子,他的妻子是顺治四年(1647)溧水进士李蔚的孙女,儿子杨必旦娶的是高淳庠生韩必成的女儿。

    杨嗣藩是杨静第五子。据《光绪溧水县志》卷十三“文学”记载:

    杨嗣藩,字屏伯,岁贡生。读书杜门不出,屡试前茅,平日所读经史诸书手录数十卷。巡抚慕公观风,见其文深器之,选所作文,捐赀付梓行世。

    杨肆是杨慥次子,广州知府戴梦旸的上门女婿,其生平见吴湘皋《杨鲁山公戴孺人合传》一文。杨肆的儿子杨汝堡、杨汝壂于雍正十二年溧水迁建儒学时捐出巨资(见《光绪溧水县志》卷十三“尚义”),与县令吴湘皋结下深厚友谊。吴湘皋应兄弟俩之请,写下了《太仆杨公本传》《杨漳浦公本传》《杨鲁山公戴孺人合传》等多篇传文。

    二、杨公翰的仕宦经历

    经初步考证,杨公翰筮仕行人司行人,历左司副、司正。丁父忧后,历任工部屯田司郎中、漳州府知府、江西按察司副使分巡湖东道、福建布政使司右参政兼佥事分巡兴泉道、江西按察使司按察使、江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河南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崇祯四年被推任为山东、河南两地巡抚,南明王朝任命他为南京太仆寺卿,均未就任。

    1.行人司(万历三十二年,1604)37岁。

    杨公翰在吏部观政后筮仕行人司行人,后升为左司副、司正。明代的行人司行人以进士充任,升品秩,掌传旨、册封等事。凡颁行诏敕、册封宗室、抚谕四方、征聘贤才,以及赏赐、慰问、赈济、军务、祭祀,都会派遣行人出使。按制,行人司行人正八品,左右司副从七品,司正为正七品。

    杨公翰的母亲俞氏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九月去世。这一年,溧水新建永寿寺,他和溧水乡绅名宦一起参与了捐资,徐良彦所撰《永寿寺记》中称杨公翰官衔为行人。

    2.工部屯田司郎中

    据《顺治溧水县志》记载:

    丁外艰,服阕,以资望拟授铨曹(吏部铨选司郎中),为嫉者所中,改工部郎。

    据《太仆杨公本传》记载:

    丁外艰,服阕,补虞部(工部)郎中。

    丁外艰是指为父亲去世而守孝,据《礼记》记载:“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杨公翰的父亲杨修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十二月去世。但据史料记载,杨公翰于万历四十五年由郎中升任漳州知府,他在漳州府任职五年,天启元年(1621)七月由漳州知府升任江西按察司副使分巡湖东道。相关资料中并没有他丁忧居丧的记载。因此,杨公翰丁外艰、服阙、补工部屯田司郎中的时间,暂时无法推定。

    3.福建漳州府知府(50岁)

    杨公翰任福建漳州知府的时间大致在万历四十五年(1617),共任五年。

    据《太仆杨公本传》记载:

    闽中之漳州,滨海地也,寇盗时时窃发,每深朝伫东南之忧,特命公出守。继,果海寇犯境,公力为防御,设计捕剿,殪其渠魁,事载《通纪》。后以东事孔棘,有八闽舟师之募,濒海仓皇,公毅然建白,旋以罢役,全闽赖公以安。其他惠政,漳民各以碑镌其迹。

    吴门周公蓼州(周顺昌)报公书云:“忆自入闽共事,不特濒海士庶咸托于化日慈云之内,即孤行拙性如不肖,亦得披拂于风光霁月之中。则公之政事大概可想见。”

    周顺昌(1584—1626),字景文,号蓼洲,南直隶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历任福州推官、吏部稽勋主事、文选司员外郎。其任福州推官时与漳州知府杨公翰有过共事的经历。

    杨公翰任漳州知府的资料比较多,其中有不少是关于他抵御倭寇的事迹。如《顺治溧水县志》中说:“海寇犯境,公力为捕剿。”朱泰祯《恤狱义田记》中说他:“歼海外之渠魁。”周起元《漳郡守德政遗爱碑记》中说他“核兵籍、简材官、优储糈、勤训阅,预为海上饬防。”《太仆杨公本传》中说:“海寇犯境,公力为防御,设计捕剿,殪其渠魁,事载《通纪》。”
在思成堂《杨氏宗谱》卷末,我们看到了一些他就任漳州知府时的艺文。

    1.“丹霞馥桂”贺诗(万历四十六年二月,1618)(51岁)

    林梓所撰《奉贺“丹霞馥桂”序》云:

    万历四十六年之仲春,郡侯杨使君举佳公子,漳之父老子弟效华封人加额曰:“喜公多男子也。”余姻弟子员柯兴邦题“丹霞馥桂”卷以贺,请余一言。不佞庇使君宇下,窃述公之德于万一也。

    林梓,漳州府漳浦人,嘉靖四十四年(1566)进士,官至通政使。因为杨公翰在当地的政绩突出深得百姓爱戴,所以在桂树繁盛开花的时候,叫人想起了窦燕山五子,想起了召伯的甘棠故事,老百姓藉此歌颂他的功德。

    2.置恤狱义田(54岁)

    杨公翰置买恤狱义田,救济那些因亲属犯罪被囚而陷入困境的家庭,这是一个大胆的实践,体现了他以感化理念来管理囚犯的人文情怀。漳浦县知县朱泰祯于天启元年(1621)撰《恤狱义田记》,把杨公翰在漳州置办恤狱义田的事迹记录下来,以表达漳州百姓对他的感激之情。朱泰祯(1579—1632),字道子,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至云南巡按御史。

恤狱义田记

    漳郡古未有狱田,有之,自大宪伯溧水杨公始,为司狱、镇抚两夏台设也。

    漳郡,十城所在,凭山阻海,民贾而好斗,揭竿而扦文网,以故犴狴桁杨间正相错也。而烈日悽风,积骸暴骨,亦枕相籍。公之轸念久矣,申谕属吏,有闲田之便,即捐俸贸之,济诸囚之困,而未有当也。会浦民林宗阳等以私垦争讼,田二顷有奇,议籍其半,变价以佐辽饷,大中丞王公有成谳在,公辗然曰:“戍可悯也,而禁之啼饥者,忍充耳乎?”割冰俸百金入饷,易田五十亩,岁租二百斛,除课额外,准价二十三两有奇,县令按早晚二税征而上之,自泰昌元年十月始著为令。公莅事四年,刑措勿用,圄且欲空,而创画原糈,二三在系者腹果然,真福堂也。

    泰祯不敏,受秩两邑,莅茈宇下,久服教泽最深。睹公之造福漳民,四年来,如百世也。诸如:肃十连之吏治、济两岁之水患、修环城之津梁、新泽宫之庙貌、革鼓煽之炉奸、缉山陬之矿盗、平诸路之鹺政、歼海外之渠魁。至于柄文衡、端士习,无侧陋之弗飏,无竿牍之或混,外温中栗,乐育蒸蒸。近以东事孔棘,有八闽舟师之募,濒海仓皇,公独毅然建白,为民请命,旋以罢役。

    3.治理漳州考绩为最(54岁)

    天启元年(1621),杨公翰任漳州知府时考绩为最,时任内阁首辅的叶向高亲自为杨公翰撰写了《奏绩小诗》一首以赠之,表达了他对杨公翰的赞赏之情。此诗见于《杨氏宗谱》。

五袴歌来政已成,新纶应喜出承明。
云霞海国风偏静,鸡犬江城析不鸣。
问字客从经阁满,辞金人比玉壶清。
更看指日征车下,谁数当年汉吏名。

    叶向高(1559—1627),福建福清人(诗的落款为“邻郡治生”),万历十一年进士。他是顾起元的座师,曾为湖广左布政使武尚耕撰写墓志铭。漳州百姓立遗爱碑于芝山(55岁)

    天启二年(1622),杨公翰离任漳州知府两年了,可漳州的百姓依然想念他,可见杨公翰在漳州确实深受百姓爱戴。于是在漳州芝山南麓立了一块遗爱碑,请周起元撰写《漳郡守德政遗爱碑记》云:

    侯盖以典漳郡奏最,擢豫章臬宪、建节信州者,两载于兹矣。郡士民棠思久而弥殷,佥谋伐石以纪侯德。会红酋挟市,郡邑震惊,繁役军兴而疲民以伍,且清静纯一之绩弗继也。议者哗然,益用思侯,曰:“使向者借恂抚我于此,岂忧震荡哉?”于是耆老偕弟子员、太学属记于不佞。

    周起元(1571—1626),漳州龙海人,东林七君子之一,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时任巡抚应天等处右佥都御史。

    4.江西按察司副使分巡湖东道(54岁)

    据《明实录》记载:

    天启元年(1621)七月,升福建彰州府知府杨公翰江西按察司副使分巡湖东道。

    在三槐堂《王氏宗谱》卷十中载有杨公翰所撰《云庵公像赞》一文,落款为“天启二年(1622)七月三日,赐进士及第中宪大夫江西按察使司副使年家眷侄杨公翰顿首拜撰”。

    周起元在《漳郡守德政遗爱碑记》中说杨公翰“擢豫章臬宪、建节信州者,两载于兹矣”。臬宪,旧时对按察使的敬称。信州,在今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明朝时江西共有五个道,湖东道治在信州。

    5.福建布政使司右参政兼佥事分巡兴泉道(天启三年,1623)(56岁)

    兴泉道辖兴化府(莆田)、泉州府,道治驻泉州府。

    据《彭湖平夷功次残稿》记载:

    天启四年五月,维时方岳劻勷,望崇节钺,则有左布政使陆完学、升任左布政使游汉龙;纲纪振肃,绩最金汤,则有按察使朱身修;文武为宪,安攘兼资,则有分守福宁道参政朱一冯、巡海道参政孙国祯、原任海道副使高登龙、分巡漳南道参政沈珣、督理粮饷道副使桂绍龙、分巡兴泉道参政杨公翰、屯盐带管巡海道佥事葛寅亮。

    在抗击荷兰入侵的战争中,杨公翰等人因“文武为宪、安攘兼资”而受到朝廷嘉奖。然而,荷兰人还是于天启四年占领了台湾,进行了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直到顺治十八年(1661)郑成功才收复了台湾。

    6.江西按察使司按察使(58岁)

    据《明实录》记载,天启五年(1625)十月,升福建布政使司参政杨公翰为江西按察使。明经堂《夏侯氏宗谱》中有诰命一道,诰赠“江西按察使司按察使杨公翰妻封恭人夏氏”为“淑人”,其落款时间为“天启五年(1625)十二月二十六日”。
    7.江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60岁)

    据《明实录》记载,天启七年(1627)三月,升江西按察司按察使杨公翰为本省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8.河南布政使司左布政使(62岁)

    据《河南通志》记载,崇祯年间河南左布政使有张梦鲸、杨公翰、贾鸿洙、萧鸣甲等。据《华阳公墓志铭》记载,张梦鲸(1569—1630),号华阳,山东齐东人,进士,崇祯元年(1628)正月,由河南右布政使升任左布政使,诰授通奉大夫。崇祯二年闰四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

    可见,杨公翰继任河南布政使司左布政使的时间当在崇祯二年(1629)七月左右。

    据《太仆杨公本传》记载:

    维时军务旁午,粮饷縻费不可数计,在位者额外横征,民不聊生。公至,革火耗、捐公费,豫人得以少甦。

    辛未(崇祯四年)入觐,百姓遮留。公曰:“吾去以尔等疾苦入告,仍来此。”民始放公舆马行。得召对,力陈民间情状,上改容听之。
据《明实录》记载:

    崇祯四年(1631)春正月,上召廷臣及各省监司于平台。问河南左右布政使杨公翰、贾鸿洙曰:“收税耗重,宜斥有司。”对曰:“近奉上命,已革去矣。”

    据《顺治溧水县志》记载:

    革火耗、捐公费,汴人咸谓数百年来无如公廉介者。

    杨公翰革除火耗,在当时是件很重大的事。火耗,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自从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税赋一律征银上交国库,地方政府把百姓上交的碎银熔化后,重新铸成统一规格的银锭,然后上交朝廷,熔银铸锭时就会有损耗,官府征税时采用加征火耗银的办法来填补亏损,而火耗亏损的数字是个模糊概念,地方官员通过提高火耗差额来捞取好处,他们心照不宣、乐此不疲,官吏横征暴敛,以致民不聊生。杨公翰就任河南布政使司左布政后,革火耗、捐公费,致力于民生改善,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杨公翰的祖父杨时薰和父亲杨修受封“河南布政使司左布政使”,也说明杨公翰在河南左布政使任上获得了朝廷的褒奖,得以封赠三代。崇祯四年,崇祯皇帝召见廷臣及各地方主政官,廷对时,对河南布政使司革除火耗的做法表示了肯定。

    9.山东巡抚,未赴任(崇祯四年二月,1631)(64岁)。

    据《太仆杨公本传》记载:

    时青、豫两抚乏人,廷议推公往,怀宗(崇祯)曰:“得人矣。”而公以年近七旬、衰病恳辞。疏再上,乃得“调理痊,可赴任”之旨。

    杨公翰任河南左布政使的继任者是右布政使贾鸿洙。

    据《崇祯长编》卷四十三记载:

    崇祯四年二月,调江西右布政使周应期为本省左布政使,河南右布政使贾鸿洙为本省左布政使。

    杨公翰回到溧水后去浮山游览,并在浮山朝阳洞题诗一首(载《国朝金陵诗征》):

宦海归来两鬓霜,浮山风光未荒凉。
春风自爱朝阳洞,懒向仙翁觅禁方。

    据《顺治溧水县志》卷五记载:“浮山,东三十七里,高三十丈,周二十里,接茅山。上有洞名曰朝阳,内有泉。传云葛仙翁修道于此。崇祯辛巳岁(十四年,1641)大饥,土人尝于其上掘土充饥,名曰观音粉。”

    10.南京太仆寺卿(77岁)

    据《顺治溧水县志》卷一记载:

    十七年甲申,溧水乡宦杨公翰、赵体元等,具疏请复改折漕米。未几鼎革,复征如故。

    据《南明史》记载,福王朱由崧于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十五日在应天府武英殿登基,是为弘光皇帝。十一月三十日,任命杨公翰为太仆卿,急召入应天府。

    据《太仆杨公本传》记载:

    骤传甲申三月之变,公北向再拜曰:“臣老矣,无能为也。”号泣绝粒,家人姻戚环集慰劝,方强饮食少许。继此南渡,而有太仆卿之授,催促入应天。公终以老疾力辞,不易其守。

    三、杨公翰主持续修了思成堂《杨氏宗谱》

    四知堂《仙墟杨氏宗谱》中有乾隆三十年(1765)诸坦顿所撰《仙墟杨氏历代迁移序》一文,称仙墟杨氏始祖为师祯公,“元至大三年(1310),师祯公携子富六、富八东来三十里溧水拉山,酒肆生理,名店里杨。德隆公世居拉山,置产在拉山西南十里,地名仙墟塘下,新三公等移居就也。”

    而思成堂《杨氏宗谱》以杨士鋋为骆山杨氏始祖。该谱卷二杨士鋋小传:“元武宗至大三年庚戌(1310),由芦溪东庄至骆山,乐其面山背湖,遂置业而居焉。”

    对照两谱,可知师祯公即杨士鋋,是两支杨姓共同的始祖。仙墟杨氏是新三公等从骆山迁居过去的。骆山杨氏堂号是思成堂,而仙墟杨氏则改堂号为四知堂了,这也是我们在四知堂《仙墟杨氏宗谱》中看不到杨公翰信息的原因。

    思成堂《杨氏宗谱》创始于永乐二十年(1422),汇修于弘治十四年(1501),到崇祯十六年(1643),杨公翰在76岁时续修了这部家谱。他在《谱序》中批评了溧水修谱时羡慕古望族、攀援诸名硕、假托达官贵人赞扬先人等等的通病。在《谱序》中他还记载了溧水当时的一些民俗,如:“有田者辛勤力耕,终岁不辍;无田者或佣工叙值,间采藜藿及鱼虾螺蚌之类以糊其口。”

    从序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年所编宗谱还比较粗糙,他仅从迁居到骆山的杨氏始祖士鋋公记起,世表中“仅记某生某,某系某子,世系支派,令一览了然耳。至生卒年月、表字、行次,及葬地、并配某氏、其子若孙,亦未能悉记,姑阙之。”

    现将杨公翰《谱序》转录如下:

    余骆山族谱,自明弘治间高伯祖省斋公续修之,及今将二百年,后来者俱阙而未补。然省斋公用册页謄写,止一部,又多残毁。余壮年入仕,每欲续之,荏苒数十年,日驰逐尘莾中俗念纠纷,未暇及此,常以为恨。今年七十有六矣,衰病相寻,两足俱痿,若一旦溘然,遂为阙典。缘是,不得已,力疾成之。然亦仅记某生某,某系某子,世系支派,令一览了然耳。至生卒年月、表字、行次,及葬地、并配某氏、其子若孙,亦未能悉记,姑阙之。

    因念国史家乘,其义一也,凡虚诬假冒,一切宜禁。孔子曰:“文胜质则史,史固多诬。”乃世之为谱者多羡慕古望族,认以为祖。即吾族老谱,亦攀援诸名硕,是乎?否与?夫强所不知之人而靦然祖之,不几羞前哲而辱后嗣乎!又往往假托显达之名、之文赞扬先人,夸诩太过,亦属诬妄。兹谱惟记士鋋公以后事,前不备载生卒。盖公始至,乐其面山背湖,遂营业而家于此。前此居者,想皆灭没无存,兴废之感,令人怆然。

    余曾、高二代颇业儒,有庠士。及祖、父二辈遂萧条。族人多贫窘愚鲁,其间明达向正者十无一二。有田者辛勤力耕,终岁不辍;无田者或佣工叙值,间采藜藿及鱼虾螺蚌之类,以糊其口。然颇能耐饥寒、忍劳苦、习悭吝、不惯讼,犹有古愿朴风也。

    余故聊赘数语付之梓,盖俚而实、简而明,不敢虚张以耀耳目。后来生聚日多,更须增补,令人给一册,后人或起而续之,庶有所凭据以增入也。

    明崇祯十六年癸未秋月下浣之吉裔孙公翰识

    后来,他又与杨氏宗人一道,在村中选址营造杨氏宗祠。临去世前,他还在为骆山万寿庵撰记。
据《光绪溧水县志》卷二十“二氏志”记载:

    塘冈嘴庵,南六十五里骆山村西,旧名万寿庵,顺治十年里人杨公积构造,族兄杨公翰为之记。咸丰间毁,族人廷杖、廷栗等复建。

    四、杨公翰在溧水的主要交往

    1.杨公翰与石湫坝三槐堂王氏
                                 
    明朝万历年间,石湫是文人和仕宦经常聚集的地方,那时有富绅王实家族和进士王守素家族。杨公翰在行人司任职时,溧水新建永寿寺,他与王守素、王可宗等人一道作为乡绅代表为永寿寺的创建捐钱助力,出谋划策。

    王实的侄孙王可宗是杨公翰的同科举人,官至广东儋州府崖州知州。他的堂兄弟中有王可学、王可举、王可宪等名流。选贡王可宪,与顾起元、朱之蕃等人在南京国子监时同为冯梦祯的学生。进士卜履吉的两个儿子,一个是王可宪的女婿、一个是武尚耕的女婿。在三槐堂《王氏宗谱》卷十中,载有杨公翰所撰的《云庵公像赞》一文,云庵公王尚质,便是王实的儿子,王可宪的父亲。杨公翰还曾为湖广郧阳府通判王可学的墓志铭书丹,王可学是王实的长孙,在《顺治溧水县志》卷六有传。

    杨公翰的女婿王宏美,是王守素的长孙。

    王守素,是王实的远房堂弟,官至光禄寺卿,他是溧水乡贤武晑的女婿,湖广左布政使武尚耕的妹夫。状元焦竑、状元朱之蕃都是他们的老朋友。王守素长子王知益是国学生,次子王知充是恩荫官生。杨公翰的女儿嫁的是王知益的长子王宏美,顾起元的儿子顾选昆娶的是王知充的女儿。

    2.杨公翰与仙墟夏侯氏

    ⑴ 杨公翰与父亲杨修曾一同吊祭夏侯槐坡公妻子刘氏。明经堂《夏侯氏宗谱》卷十五中《祭夏亲母刘氏孺人文》载曰:

    眷生杨修率男、门下婿公翰顿首拜撰

    维 万历十九年(1591)岁次辛卯季冬癸巳朔越六日戊戌,谨以刚鼠柔毛之仪,致祭于明故夏亲母刘氏老安人之灵。

    ⑵ 杨公翰考取功名前曾为仙墟夏侯氏作谱序

    万历二十七年(1599)孟冬,梅麓公编修夏侯氏宗谱,请杨公翰作谱序,那时杨公翰才32岁,说明他在当时已经小有名气了。

    他在《仙墟夏侯氏族谱序》中说:

    余外父槐坡君,质直伉爽,慷慨慕义,尝与宗侄梅麓君、暨侄孙禹裔君谋葺谱牒,有志而未竟。肩是任者梅麓君也,孝友博洽,居常论议,每愀然有尊祖、敬宗、睦俗之意。其取族谱而修明之,虑世远弥湮,后将无考,非徒踵世俗之见以观众人耳目者,庶几乎质而核、井而慤,一家之实录于是乎在,可无忧于浮夸矣。

    (3)杨公翰再为《夏侯氏族谱序》撰序

    夏侯宗谱重修于顺治十年(1653),里面收录了两篇谱序,一篇是顾起元撰的,作于天启七年(1627)。一篇是杨公翰撰的,他在序文中说:
余赠夫人夏侯氏父族也,其子姓蕃衍,棋布星罗,散居各处,有船桥、同村、石街、塘下、南保,皆其同族,而南聚自石街所分,陇上又自南聚所分也。各分相去虽在数里之内,而涣散不一,至觌面不相识者有之,一本之谓何而暌隔若此,殊非敦睦之义也。

    3.杨公翰与狮子山锦绣堂吴氏。

    据锦绣堂《吴氏宗谱》介绍,吴正己,字孺敦,号石湖子,别号湖天钓叟。在溧水邑庠时,溧水教谕吴世济主持月课,他屡擢第一。只是“时值鼎革,宏愿未抒”,在石臼湖东岸的狮子山从事教职四十多年。杨宁巽、杨静父子常在吴孺敦的私塾里研读、结社,杨公翰归耕骆山后也常到他的私塾赏玩。杨公翰应吴孺敦之请,为锦绣堂《吴氏宗谱》作了谱序:

    我濑庠友孺敦,才压中山,声腾璧水,盖博物君子也。尝设教于狮山,与余子若孙缔社湖上。余因既老归耕,获问奇门下。间以《家征》示余,余捧而观之焉,则吴氏之支系源流、伟人杰士、文献典籍大较可睹也已。乃掩卷而叹曰:“孺敦,其可谓仁孝矣。”

    此文写于顺治二年(1645),其落款为“赐进士出身南京太仆寺正卿前河南布政使司左布政眷生杨公翰”。

    4.杨公翰与邰村司徒氏。

    在《康熙溧水县志》卷十中,载有杨公翰所作《题徒隐士》一文:

    (徒隐士),名显祖,礼部儒士。养初所居集镇也,颇繁嚣,难约束。公处其间,伉爽果断,事凡质成,无敢衡命者,盖一方之具瞻也。邑宰识其才行,曾物色而宾礼之,无亦借以风励乎!今寿逾古稀,忽焉讣世。追思往昔,真成恨事。偶睹公像,情与文深。聊成数语,以见其概云。

    司徒氏,也是溧水邑南大姓,两个家族也是老亲。据《光绪溧水县志》卷十三记载:司徒显祖,号养初,为明代礼部儒士,县令延请他做乡饮宾,虽然当时环境烦嚣,不少乡民不守规矩,但司徒显祖居中调停时没有人敢违拗。杨公翰寥寥数语,把一个既有学问、又有威望的儒士形象勾勒了出来。

    杨公翰为官期间,设义田、修津梁、开山禁、平盐政、缉矿盗、剿海寇、罢募役、革火耗,种种善政不胜枚举。其为人廉介仁厚,其处事外和内刚。不光治下百姓对他赞不绝口,就连周顺昌、周起元、叶向高这些当朝名宦,也对他钦佩有加。他平生以伯夷为榜样,“治则进,乱则退”,致仕之后也“不忘在沟壑”,始终保持自己的忠臣节操。杨公翰在南明并未当官,在入清之后,不断地提及自己的南明“太仆寺寺正卿”的身份,表明自己是明朝的遗老,所以得到林古度的尊敬。他是明代末年溧水诸多乡贤中清廉正直、勤政惠民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值得溧水百姓称颂与怀念。


上网方式
发表于 2020-8-31 16: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二位老师!溧水文史界的大咖学者。
发表于 2020-8-31 17:21:40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溧水孔镇和凤一带,提及杨培庵,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能讲说很多故事!特别是他和高淳魏鹏池的故事也多!从老师的考证来看,他们并不是同辈人,魏鹏池还大杨培庵一辈!流传最广的是当年魏鹏池恳请皇帝赐他石臼湖,称之为小小家鱼塘,为自家蓄养鱼类!遭到杨培庵的奏本,说他想霸占两府三县渔民老百姓的生计饭碗!从此两个人就斗上了!想不到两家是亲家!有意思,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0-8-31 18: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想山下 发表于 2020-8-31 17:21
在溧水孔镇和凤一带,提及杨培庵,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能讲说很多故事!特别是他和高淳魏鹏池的故事也多!从老 ...

这个故事在我们那里是另一个版本,说是当年杨培庵在皇帝面前奏本,恳求皇帝将石臼湖赐予他,称之为自己家后门口的一个小小家鱼塘,为自家养点鱼虾!皇帝说道:“一个小小的家鱼塘,就赐予爱卿”。随即高淳县在朝做官的魏鹏池出班奏本说道:“小小家鱼塘,两府三县靠他养”。这时皇帝才说道:“这么大的家鱼塘,可不能赐予爱卿了”。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并且当时将石臼湖赐予杨培庵,那么现在的石臼湖就是属于溧水一家的了。
发表于 2020-8-31 18: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的考证,让那一时期溧水的一些名人望族之间的或姻或亲,或师或友的相互关系更立体而清晰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8-31 19:22:32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想山下 发表于 2020-08-31 17:21
在溧水孔镇和凤一带,提及杨培庵,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能讲说很多故事!特别是他和高淳魏鹏池的故事也多!从老师的考证来看,他们并不是同辈人,魏鹏池还大杨培庵一辈!流传最广的是当年魏鹏池恳请皇帝赐他石臼湖,称之为小小家鱼塘,为自家蓄养鱼类!遭到杨培庵的奏本,说他想霸占两府三县渔民老百姓的生计饭碗!从此两个人就斗上了!想不到两家是亲家!有意思,谢谢分享

谢谢你的分享。可以继续探讨的。
发表于 2020-8-31 19:34:43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南人 发表于 2020-08-31 18:48
这个故事在我们那里是另一个版本,说是当年杨培庵在皇帝面前奏本,恳求皇帝将石臼湖赐予他,称之为自己家后门口的一个小小家鱼塘,为自家养点鱼虾!皇帝说道:“一个小小的家鱼塘,就赐予爱卿”。随即高淳县在朝做官的魏鹏池出班奏本说道:“小小家鱼塘,两府三县靠他养”。这时皇帝才说道:“这么大的家鱼塘,可不能赐予爱卿了”。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并且当时将石臼湖赐予杨培庵,那么现在的石臼湖就是属于溧水一家的了。

确实是的,有两个相反的版本,可能是因为我们和杨培庵是老乡,所以更多的去讲魏鵬池要石臼湖
 楼主| 发表于 2020-8-31 19:45:10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文章传上来后,部分段落出现了混乱。若有人想下载,可找心泽联系。
发表于 2020-8-31 20:08:10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小时候也听长辈讲过杨培庵(溧水人)和魏鹏池(高淳人)的故事,说两人是好朋友,但魏鹏池喜欢占便宜,话说有一天两人郊游,魏鹏池看到一池塘边有只乌龟在晒太阳,一向喜欢占便宜的魏便问杨,说这只乌龟是在沥水(溧水)还是在晒阳(晒杨)?杨知道魏不怀好意,不管怎丫么回答都吃亏,只好不作声,心想一定要找机会来羞辱魏,一路走,突然杨看到路边一条公狗和母狗秀恩爱,做不可描述之事,杨心想机会来了,转身问魏,你说这两条狗做这事是教顺(方言就是高淳)着,还是自会(方言叫自魏),当场魏被杨羞的面红耳赤。
发表于 2020-8-31 20: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皓日当空 发表于 2020-8-31 20:08
我们小时候也听长辈讲过杨培庵(溧水人)和魏鹏池(高淳人)的故事,说两人是好朋友,但魏鹏池喜欢占便宜,话说 ...

这个故事跟我们那里的讲法又是反的,我们那里是说,一年春天,两个进士走在路上观景赏春。走了一段路,恰好看到两条狗在打练(狗交配),杨培庵心想:这个便宜讨到家了!就问魏鹏池,“魏兄呀!你看这狗是教顺(高淳话音谐“高淳”)的,还是自会(高淳话音谐“治魏”)的?”魏进士嘿嘿笑笑,心里想:好家伙!你不是明明在骂我们高淳姓魏的是条狗吗?好!你等着瞧!两个人又走了一段路,看到许多乌龟爬在杨树桩头上晒太阳,魏进士把手搭在杨的肩上不慌不忙指着龟说:杨兄呀,你看!你看!这些乌龟、王八爬在杨树桩上是沥(溧)水呢,还是晒阳(杨)呀?”杨进士阻口没话说了。
发表于 2020-8-31 22:17:31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皓日当空 发表于 2020-08-31 20:08
我们小时候也听长辈讲过杨培庵(溧水人)和魏鹏池(高淳人)的故事,说两人是好朋友,但魏鹏池喜欢占便宜,话说有一天两人郊游,魏鹏池看到一池塘边有只乌龟在晒太阳,一向喜欢占便宜的魏便问杨,说这只乌龟是在沥水(溧水)还是在晒阳(晒杨)?杨知道魏不怀好意,不管怎丫么回答都吃亏,只好不作声,心想一定要找机会来羞辱魏,一路走,突然杨看到路边一条公狗和母狗秀恩爱,做不可描述之事,杨心想机会来了,转身问魏,你说这两条狗做这事是教顺(方言就是高淳)着,还是自会(方言叫自魏),当场魏被杨羞的面红耳赤。

对,这个故事也是经典之一
发表于 2020-9-1 06:46:11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9-1 07:01:04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乐 于 2020-9-1 09:04 编辑

杨公翰墓就葬在石臼湖畔。
发表于 2020-9-1 07:04:09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江文宏老师亲自发帖!并且将吴大林署名在前。
 楼主| 发表于 2020-9-1 07:24:29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健康快乐 发表于 2020-09-01 07:04
感谢江文宏老师亲自发帖!并且将吴大林署名在前。

呵呵,还是心泽处理的,我还不太会。
 楼主| 发表于 2020-9-1 08:54:28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想山下 发表于 2020-08-31 17:21
在溧水孔镇和凤一带,提及杨培庵,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能讲说很多故事!特别是他和高淳魏鹏池的故事也多!从老师的考证来看,他们并不是同辈人,魏鹏池还大杨培庵一辈!流传最广的是当年魏鹏池恳请皇帝赐他石臼湖,称之为小小家鱼塘,为自家蓄养鱼类!遭到杨培庵的奏本,说他想霸占两府三县渔民老百姓的生计饭碗!从此两个人就斗上了!想不到两家是亲家!有意思,谢谢分享

魏成忠的孙女嫁给杨公翰的长孙杨静,不久病逝,没有生下孩子。杨公翰比魏成忠小七八岁,但是平辈。
万历二十六年,顾起元是一甲第三名,探花。卜履吉是三甲第9名,他是石湫进士武尚耕的亲家。魏成忠是三甲127名。溧水两任县令,余士奇,三甲120名。徐良彦,150名。徐良彦在溧水做了许许多多善事,中山书院(表忠祠)倾废后,溧水百姓把齐泰祠移至徐良彦的祠堂。把徐良彦祠移到通济街的安公祠,建成三贤祠。
发表于 2020-9-1 21:10:45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沙江 发表于 2020-09-01 08:54
魏成忠的孙女嫁给杨公翰的长孙杨静,不久病逝,没有生下孩子。杨公翰比魏成忠小七八岁,但是平辈。
万历二十六年,顾起元是一甲第三名,探花。卜履吉是三甲第9名,他是石湫进士武尚耕的亲家。魏成忠是三甲127名。溧水两任县令,余士奇,三甲120名。徐良彦,150名。徐良彦在溧水做了许许多多善事,中山书院(表忠祠)倾废后,溧水百姓把齐泰祠移至徐良彦的祠堂。把徐良彦祠移到通济街的安公祠,建成三贤祠。

谢谢老师看到了,是平辈
发表于 2020-9-2 07:19:50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三品,比副部级还低。不如吴省长
 楼主| 发表于 2020-9-2 11: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山高足 发表于 2020-9-2 07:19
从三品,比副部级还低。不如吴省长

是南明临时应急的官。此前,他曾任河南左布政使。
 楼主| 发表于 2020-9-2 11:36:48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山高足 发表于 2020-09-02 07:19
从三品,比副部级还低。不如吴省长

太仆寺卿,是南明临时应急的。此前,他已任河南左布政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自律公约|==溧水114网== ( 苏ICP备10008074号-9 )

GMT+8, 2024-4-19 21: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南京溧水易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57214114、57244114 地址:广成铂金大厦16楼01室
法律顾问:范遵国 13705148320 江苏宗域律师事务所 | 吴耀坤 18502567708 江苏圣典(溧水)律师事务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5-57214114、1391338440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001@ls114.cn
苏公网安备 32011702000107号 | 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0 | 人力资源许可证:0117000113

客服微信 求职群 公众号 视频号 抖音号(ls114ls11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