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4954|回复: 17

《见在龛集》保存百年的神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27 17: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周有幸亲见《见在龛集》八册书,细翻之下,知为1916年的产品。

保存百年,实属不易。上等白纸,至今不泛黄。不像后来的民国纸,多用洋胶粘合,至今发黄发脆,甚至一翻就碎,是古籍保护界的一大难题。而我们濮文暹的《见在龛集》,纸页除略带油晕外,仍然洁白可喜,令人爱不释手。

本回我们就来谈谈保存了它百年的神器——木夹板。

这是一种古籍装具,看了图片就知道,是用来保护书籍不受损害的。用两块实木夹板包住古籍,搬运挪移,也不伤纸页。开始鄙见以为是榉木的,但似乎也可为梓木、楠木,所以目前还不能确认。谨慎一点好嘛。

当然,现在这东西比较少见。但过去的公私收藏机构却很普遍,舍得花成本,来保护书籍。爱书之人的心情可以想见。如著名的明代天一阁,就都用杉木板保护图书。其夹板形式,与我们见到的《见在龛集》夹板,是一样的。

北方的故宫,那都是以紫檀木、黄花梨等贵重木材制作夹板。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能拥有的。但也过于奢侈了。但还没完,清宫还把书名在板上雕刻而成,或填以黑漆、朱砂、石绿,富丽而庄重。

《见在龛集》的夹板,属于穿带夹板。当时我们看时,板与书体包浆一致,当为濮家刻印时的原配之物。这一套珍贵的早期印刷本(目前所知为最早),很可能是濮家的自留品,一般可见的版本是1917年的,而且添了陈三立的序,可能是名人序文能增重此书,故特意再版。

什么是穿带式板?图中可见,在板的四角处打有四个长方形眼,在板内侧两眼之间有一与眼长等宽的凹槽,正好可用一根布质白色带子,穿过板中的长方眼和凹槽,它将板串联了起来。需要放书时,把书册放入后将带系紧即可。也有三块板、四块板式的穿带式板,只是比较少见。最常见的就是《见在龛集》的夹板。

有人也许要问,为什么不用纸函套呢,不是更便宜吗?

事实是南方多用夹板,虽然防光性差,但在黄梅雨季,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古人在这方面吃亏上当的经验很多。大藏书家清代叶德辉,在《藏书十约・装潢》中说:

“二十年前,余书多用樟木,至今生粉虫,无一部不更换,始悔当时考究之未精。”就是因为选材不精,给书籍带来祸患。”

常熟人孙从添说:

“藏书断不可用套,常开看则不蛀……书放柜中或架上,俱不可并,宜分开寸许,放后亦不可放足。书要透风,则不蛀不霉…”  对古籍存放的透风原则进行了总结。气候湿润的南方,如果用闷气的函套,连霉坏蛀烂都不知道,也就不能及时处理。所以在书册上下用木板相夹,这样保护书籍是最理想的。

所以,南方不用套。

叶德辉还说:
“北方多用纸糊布匣,南方则易受潮,用板之最妥。板以梓木、楠木为贵,不生虫,不走性,其质坚而轻。花梨、枣木次之,微嫌其重。其他皆不可用。”
对于夹板的材质,做了总结性的要求。所以南方古籍,都是用穿带夹板居多。我们这里还配了一张图,是清宫里用的黄色穿带,还带签条。

过去也用有樟木、银杏木夹板的,防蠹、防虫,效果更好。做成三四毫米的厚度,一如《见在龛集》的夹板。当年印刷的时候,有作坊生产通用板,以供应书店,出版机构也会自制板。有人认为三国魏明帝时就用木夹板夹文书了,那就是宫廷工匠所为,只是没有实物出土。

但是这种保存《见在龛集》百年的神器,却有一大缺点,是什么呢?

就是防尘效果差。如果摆放不当,或不及时清理,就会大量蒙尘。灰尘中的细菌和蠓虫也是蠹烂古籍的源头,一旦恶化,后果不堪设想。就目击所知,《见在龛集》的主人对它的除尘做得还是很好的。但有当年的濮家人在书籍上用蓝色圆珠笔做标记,虽然是偶见,但我当时看到也是蛮心疼的,毕竟与古代的读书文化不符。

以上与溧水朋友分享一些心得,欢迎批评!震昊


1645953098776123551.jpg
1645953098781927117.jpg
1645953098804250401.jpg
1645953099585551127.jpg
发表于 2022-2-27 20:07:38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好地留存至今,考究的精装材料功不可没
发表于 2022-2-27 20:30:53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2-27 23:46:54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2-28 06:50:12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2-28 07:09:45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详解!
发表于 2022-2-28 08:36:56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2-28 10: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是用来看的,但愿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从集子里读出有价值的信息。
发表于 2022-2-28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夷 发表于 2022-2-27 20:07
完好地留存至今,考究的精装材料功不可没

看来,书要经常拿出来读啊
发表于 2022-2-28 11:01:17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沙江 发表于 2022-02-28 10:54
看来,书要经常拿出来读啊

时间长了,书籍的完好保存在古时候还真是个问题,需要一些材料上的要求,呵
发表于 2022-2-28 11:50:55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爱书重藏书,古人时终爱护中。
南北天气有变化,巧动脑筋法不同。
夾板保护是妙法,所选材质好多种。
难与皇家比高低,只盼后辈多读书!
 楼主| 发表于 2022-2-28 12:00:49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夕照晚晴 发表于 2022-02-28 11:50
读书爱书重藏书,古人时终爱护中。
南北天气有变化,巧动脑筋法不同。
夾板保护是妙法,所选材质好多种。
难与皇家比高低,只盼后辈多读书!

刘老真聪明,看完就抓住了重点。
 楼主| 发表于 2022-2-28 12:01:33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希夷 发表于 2022-02-28 11:01
时间长了,书籍的完好保存在古时候还真是个问题,需要一些材料上的要求,呵

好多家谱就是因为不经常拿出来看,虫吃鼠咬了都不知道。
发表于 2022-3-1 08:06:23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溧水有藏书大家吗
 楼主| 发表于 2022-3-1 08:09:05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成然 发表于 2022-03-01 08:06
现在溧水有藏书大家吗

这个要问顾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22-3-1 09:10:50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成然 发表于 2022-03-01 08:06
现在溧水有藏书大家吗

顾顺清老师回复:没有[破涕为笑][破涕为笑]小人书有,区医院的诸福元老师。他收藏的小人书数量在整个南京都算得上一个了!
发表于 2022-3-12 09:42:34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3-28 08:59:54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Archiver|手机客户端|小黑屋|自律公约|==溧水114网== ( 苏ICP备10008074号-9 )

GMT+8, 2024-6-1 22: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南京溧水易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57214114、57244114 地址:广成铂金大厦16楼01室
法律顾问:范遵国 13705148320 江苏宗域律师事务所 | 吴耀坤 18502567708 江苏圣典(溧水)律师事务所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5-57214114、13913384400 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001@ls114.cn
苏公网安备 32011702000107号 | 经营许可证:苏B2-20150070 | 人力资源许可证:0117000113

客服微信 求职群 公众号 视频号 抖音号(ls114ls11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