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快乐 发表于 2023-1-2 20:49:44

最美乡愁·湖南曾氏客民 作者 陈维银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乐 于 2023-1-2 20:51 编辑

最美乡愁·湖南曾氏客民陈维银


调研时间:2022年4月16日。调研对象:曾昭喜,是曾氏第七十三派,1950年6月生,手机1390519****。原住东屏镇徐溪村双泥塘村,现住溧水区东屏街道屏溪佳苑。1971年老坝沟师范毕业后,分配在原东屏公社爱国大队中小学校从事小学教师工作,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现享受公办教师退休待遇。曾老师具有经商天赋,1995年后停薪留职,从事经营苗木事业,曾老师的苗木事业取得了成功,也带动了亲朋好友,周围村庄从事苗木的栽植、经销,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改革开放后的徐溪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苗木基地,与曾老师等一批从事苗木事业的人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于2022年4月16日收到曾老师珍藏的《湖南益阳曾氏八房二通通谱卷首》鲁国堂(2006版),又于5月8号收到《武城曾氏通谱》(益阳怀琛公十房第三房应富支谱二O二二年)卷一至卷四。几天来,我认真研读,努力理解,尽可能写好《溧水客民曾姓》文章,努力讲好溧水客民故事。
一、曾姓起源曾姓来源出自姒姓,为夏禹的后裔。相传帝舜时,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赐予禹姒姓。据《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载,相传夏禹的第5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后,曾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鄫”的地方,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就此世世代代承袭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曾氏家族长久以来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记录,现在曾姓的中国人,都是一脉传自太子巫,系出上古圣君夏禹,名副其实的四千年前是一家。所以,对于同姓联婚,曾氏家族一向严格禁止。
1、黄帝传至曲烈共10代,帝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于鄫,约于公元前1900年建鄫国:
1代2代3代4代5代6代7代8代9代10代
黄帝昌意颛顼鲧夏禹夏启仲康帝相少康曲烈

2、曲烈约于公元前1900年建鄫国,鄫国存在1333年(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567年),传54代至巫遂,于公元前567年七月鄫国被莒国灭。
1代2代3代4代5代6代7代8代9代10代
曲烈炫忠坤仁录浩源富材焜伯基锐汪

11代12代13代14代15代16代17代18代19代20代
志梁煌相奎世鉴政治模瑞焕垠锦容洪


21代22代23代24代25代26代27代28代29代30代
桂茂昭培元銈充渿杞惟熹埙和成锐倩


31代32代33代34代35代36代37代38代39代40代
椿炯垣销福时荣炳均柞铃浤仁


41代42代43代44代45代46代47代48代49代50代
松炱墅镇玉浥祥榑炷方星宇銮沛恩


51代52代53代54代55代56代57代58代
朴世美时泰巫遂夭阜点参


健康快乐 发表于 2023-1-2 20:54:02

二、曾氏第一派祖        曾氏第一派祖,尊称为曾子,名参,字子兴,生于周敬王五年(丙戌,公元前505年)十月十二日;殁于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享寿七十一岁。居住山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与费县交界处)。曾参是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 其父曾点,字皙,也是孔子的学生,是孔子三千学生中的七十二贤之一。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曾参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曾参后裔世居鲁国577年(公元前567年至公元10年),传至第十五世孙据,率族千余人由山东嘉祥县南迁江西庐陵吉阳。
一派二派三派四派五派六派七派八派九派十派
参元西钦碍羡遐炜乐浼

十一派十二派十三派十四派十五派十六派
旃嘉宝琰据阐

曾子像

健康快乐 发表于 2023-1-2 20:55:09

三、曾氏十五派曾据南迁        曾据,字恒仁,宗圣曾参十五派孙,山东省嘉祥县南武城人。生于汉元帝元年戊寅()正月初七日。官至都乡侯,因治朝有功,西汉永光年间加封关内侯。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毒死平帝,自称假皇帝,第二年确立年仅2岁的刘婴为太子,号"。初始元年(公元8年)称帝,改国号为新,年号"。造成社会、经济极为混乱。曾据遵循宗圣爱忠忠君,驱邪匡正之训,对王莽的举动认为是大逆不孝,不事其官职而得罪于当朝,于始建国(公元10年)十一月十一日引家挈族二千余人,尽徙江南,居豫章郡庐陵吉阳乡(今江西吉安)。至此山东武城曾氏几乎无人居住此地。曾据后裔在江南繁衍昌盛,江西庐陵吉阳乡为中国曾氏第二发脉地(第一发脉地为曾参所在的山东嘉祥),曾氏繁衍旺族的中心之一,并从因此曾据被称为曾氏南迁之祖。曾据后裔世居庐陵一带(今江西吉安市)约1347年(公元10年至公元1357年),传至第五十五世孙怀琛,怀琛又由吉安市吉水县阜田镇下符村迁湖南益阳兰溪稠木曾家咀。
十五派十六派十七派十八派十九派二十派二十一派二十二派二十三派二十四派
据阐植燿培德询涣梓勰

二十五次二十六派二十七派二十八派二十九派三十派三十一派三十二派三十三派三十四派
瑞铉海璜兴隆钧谋丞略

三十五派三十六派三十七派三十八派三十九派四十派四十一派四十二派四十三派四十四派
炀咏筠洪立延铎仁敷建艮坚安国

四十五派四十六派四十七派四十八派四十九派五十派五十一派五十二派五十三派五十四派
梆宁知和倡权珏榘盟孺闻韶更琼承俎

五十五派五十六派五十七派五十八派五十九派六十派六十一派六十二派六十三派六十四派
怀琛应富

健康快乐 发表于 2023-1-2 20:55:49

四、曾氏五十五派曾怀琛迁湖南益阳曾怀琛,字玉珊,号鹤遐,曾氏五十五派,元统元年癸酉(公元1333年)十一月廿二日生,明宣德四年己酉(公元1429年)二月廿四日殁,葬稠木曾家咀屋后,寿九十七岁。曾怀琛的一生颇为传奇,本人寿高97岁(1333年-1429年),当时其家族也普遍高寿,是一个长寿团体,在那个明代,人平均寿命约为31岁的时代,简直是一个奇迹的存在:其长子应富寿高95岁(1371-1465),长儿媳彭氏81岁(1381-1461)。应富长子沅仁87岁(1415-1501),沅仁妻孙氏91岁(1415-1505)。应富次子沅信88岁(1418-1508)。其次子应贵寿高89岁(1378-1466),次儿媳邓氏93岁(1387-1484)。应贵子沅鼎91岁(1413-1503),沅鼎妻范氏72岁(1416-1487)。曾怀琛一生娶三位妻子,生十位儿子,生育时间跨度52年,青春年少16岁时成亲娶张氏,17岁生长子思尧,20岁又生次子思舜。曾怀琛约25岁时外出经商及游历天下十年,约于公元1367年35岁,当游历至湖南益阳,见益阳一带林青水秀,景色非凡,便决定结束游历天下,由吉安市吉水县阜田镇下符村杨梅坑迁湖南益阳兰溪稠木曾家咀定居。返回下符村杨梅坑家中,嘱咐已经18岁的长子思尧,住守杨梅坑家中祖业,带好弟弟孝敬母亲。思尧娶夏氏生立可,江西下符村杨梅坑一支曾氏为思尧之后。    曾怀琛在兰溪稠木曾家咀一带购田置产并定居下来,于1369年娶比自己小13岁的当地大户之女苏氏为妻。苏氏生于元至正六年丙戌(公元1346年)正月廿五日,病逝于明洪武廿九年丙子(公元1396年)五月初二日,寿五十岁,生六子:应富(1371年-1465年、寿95岁,配彭氏、1381年-1461年、寿81岁)。应贵(1378年-1466年、寿89岁,配邓氏、1387年-1479年、寿93岁)。应和(1384年-1460年、寿77岁,配廖氏、1391年-1463年、寿73岁)。应礼(1401年-1387年、寿63岁,配赵氏、1391年-1459年、寿69岁)。应祥(不详)。应深(1394年-1478年、寿85岁,配苏氏、1396年-1486年、寿91岁)。苏氏49岁时,生第六子应深时病逝,此时曾怀琛已经62岁。曾怀琛64岁(1396年)时迎娶小自己32岁的才女罗氏为第三任妻子。罗氏是太学生,相当于现在清华北大的女学生,在当地被称为女中奇才。罗氏不但才能出众,还柔和文雅,贞静恭温,心惟德存,对不足两岁的应深则承担起哺养和教育使其成才,对待前面所生六子与自己所生二子一视同仁。罗氏在曾氏八大房家族史上德高望重,懿范成尊。罗氏生于元至正廿五年乙巳(公元1365年)十二月廿七日,逝于明宣德六年辛亥(公元1431年)二月廿三日,寿六十六岁。罗氏34岁生长子:应森(1398年-1469年、寿72岁,配卢氏、1399年-1471年、寿73岁)。罗氏37岁生次子:应沅(1401年-1476年、寿75岁,配李氏、1402年-1477年、寿75岁)。   怀琛公寿高九十七岁,69岁生第十子应沅。迁居益阳生八子,称益阳曾氏八大房,八大房成家后又分而居之。大房应富居桃江杨家咀,二房应贵居车塘,三房应和居稠木曾家咀,四房应礼居长塘,五房应祥居车塘鲊埠,六房应深居青公潭(灰山港秀江村),七房应森居桃江曾家坪,八房沅居桃江横口后迁铁炉冲,八大房迁居地大部分是古地名,一部分地名或消失或更名。   约于1864年,曾氏传至第六十九世《毓》字派,西迁湖南益阳第4987年(公元1367年至公元1864年),八大房长房应富公之后迁居溧水,为曾氏六十九世《毓》字派。
五十五派五十六派五十七派五十八派五十九派六十派六十一派六十二派六十三派六十四派
怀琛应富沅仁志高名刚庭俭训贤汝凤宏忠闻成

六十五派六十六派六十七派六十八派六十九派七十派七十一派七十二派七十三派七十四派
贞令尚键衍宗兴微毓敦传语纪瑚广清昭喜宪鹏、宪国

七十五派七十六派
庆源、庆阳

健康快乐 发表于 2023-1-2 20:56:54

五、曾老师讲述曾氏迁徙溧水丰庆乡的传说故事
当得知曾昭喜先生收藏有武城曾氏宗谱,这可是我最想拜读的宗谱,因曾国藩湘军在南京、溧水与太平军生死相搏,相互击杀了数年,又传说溧水东屏双泥塘曾氏是因为曾国藩的安排落户溧水,这里面肯定有十分精彩的故事,我太想解读曾氏家族的故事了。终于联系好曾昭喜先生,又赶紧联系吴建溧先生。根据约定,2022年4月16日早晨八点,由吴建溧先生开车,带来了吴大林先生,傳章伟先生,周树生先生一行来到屏溪佳苑北门,再由我带路去王家山村南面,位于东庐山北峰山脚下,曾昭喜先生的私人农庄,拍摄和拜读武城曾氏宗谱。曾昭喜先生将我们引进他的接待室,豪华的会议桌上摆了各色水果还有几部大部头曾氏宗谱。大家落座后,吴建溧先生忙于拍家谱,我们几位听曾昭喜先生讲他们曾氏祖先的传说故事,又讲述他丰富的人生及传奇的经历。
根据曾昭喜先生的讲述,我记录下曾氏移民传说故事:大房富公后裔所居住的益阳桃江县杨家咀村前,有一公共大水塘,为共有稻田灌溉用水。约于1864年,湖南益阳一带夏季大旱,大水塘的存水日益减少,曾氏家族与当地另一大户欧姓家族,两家族各自为争夺更多的水灌溉秧田,发生群体争水打斗事件,混战打斗中将欧姓一人打伤致死。为此欧氏家族不依不饶,派人撰写状子告曾氏家族,而且欧氏族人也有人在清朝中为官,家族势力巨大。
曾欧两家族矛盾变得不可调和,欧氏告状的消息也传到了南京。曾氏七兄弟中七弟当时在曾国藩军队中就职,在曾国藩湘军中的职务相当于办公厅主任。打斗事件后,七兄弟中大哥特地赶往南京,找七弟寻求曾国藩的支持,大哥在南京期间,曾国藩百忙中曾接见并招待了其大哥,听其述说事情的来龙去脉,劝说和气为贵,又劝曾氏兄弟们干脆卖掉益阳田产,迁来南京择地生活,有文化在部队是或地方安排工作,没有文化的安排田地以种田为生。当时刚刚结束战争,南京以南地区人少田多,自然条件比老家益阳要好,若举家迁徙,也就此化解了与欧家的矛盾,当时已平定了太平军社会逐渐安定亅下来。于是大哥赶回益阳与众兄弟商量,大家一致同意曾国藩的提议,处理变卖了家产,全部迁居至南京,听从曾国藩的安排。
不久曾国藩的湘军面临着即将解甲归田,曾国藩又召见曾氏兄弟,告诉曾氏兄弟,军队解散后,他打算将有文化的安排地方去做官,没有文化的,买田地以种田为营生。七兄弟中三人有文化的,有的去长江做管理航运的官,有的安排去地方做官。七兄弟中四人没有文化,在溧水境内买田买地,分别给四兄弟在溧水丰庆乡一带安了家。
以上是曾昭喜先生于4月16日上午,在他的接待室里给我们一行人所讲述曾氏移民故事的梗概。这个故事不但在溧水曾氏家族中流传,并且早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

健康快乐 发表于 2023-1-2 20:58:17

六、曾氏六十九派《毓》字辈迁徙溧水丰庆乡访问的第二天,吴建溧先生撰文采访文章:鲁国堂《益阳曾氏八房二修通谱》,在114网上发布。由于曾氏宗谱文史内容及世系派别实在过于纷繁复杂,一时仅能窥见其万一,为了理清溧水曾氏世系和曾氏迁溧的原因,一定须静心研读曾氏宗谱。研究曾氏宗谱的任务,由我自告奋勇的承揽下来,我虽涉足文史不久,但我对文史有浓厚的兴趣。我通过研读二个版本的曾氏宗谱,和查找相关资料,首先否定了溧水东屏曾氏家族中流传的“因曾国藩而移民的传说故事”。根据曾氏宗谱上相关曾氏七兄弟生平记录,认定溧水曾氏的迁徙与曾国藩没有任何关联,当年《毓》字派七兄弟迁徙溧水,迁徙情况如下:长房毓禾于1964年已经59岁,身体不好,夫人已经去世15年,迁徙溧水小方边后于1866年六月廿八日去世,他的身体不允许为传说中奔走南京寻求七房及曾国藩的援助。毓禾一家仿佛没有房子和田地,在毓禾去世后其子孙辈由小方边村迁居山口华家村定居至今。二房毓清留守益阳老家,没有迁徙来溧水,其后若干年,其大儿子传诂后来从益阳参加清蓝旗军,因在军中获五品军功,定居常州武进,并不是管理长江的水官,传诂且比“毓”字辈晚一辈。传诂生于1851年八月初九,大家庭迁徙时他15岁,获五品军功也应在1880年以后,与传说相差了15年的时间,传诂与曾国藩更扯不上关系,其传诂后人至今仍定居常州武进。三房毓荣迁徙溧水小方边后,又移居附近的赵家村,其孙子纪鳌后来又迁往安徽郎溪县十字镇大山脚行政村曾家湾村。其后人至今定居安徽郎溪县。四房毓宝,似乎没有随兄弟们迁徙溧水,直接由益阳迁徙安徽宁国府居住。为何原因迁徙宁国,是由益阳迁宁国?还是由溧水迁宁国?因为没有记载,也是一个迷,如果他有军功及官职,家谱中应有记录。五房毓昌,迁徙溧水小方边后,其夫人雷氏于1866年六月十八日去世,年仅40岁的毓昌没有再娶,父子相依,他的后人同六房毓俊的后人共同世居小方边村,五房毓昌以耕种农田为生计,养育儿子传读,并且给儿子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六房毓俊,是曾氏家族的中心,由于他在清蓝旗军中的官职快速升迁,到1864年官至总兵,作者认为由于六房毓俊的原因,才有了曾氏大家族迁徙溧水,与曾国藩没有任何因果关系,下文中将重点讲述六房毓俊。七房毓敦也是有文化的,没有从军,随兄迁徙溧水后,以耕种农田为生计,养活:传诺、传许、传语、传谋、传诏、传诵共六个儿子,一大家生活比较艰辛,更不是传说中的曾国藩办公室主任。七房兄弟中其中二房留守益阳,四房迁徙安徽宁国,六房离开益阳在外当官,落户溧水丰庆乡,其余四房兄弟迁徙溧水丰庆乡。与传说“七弟当时在曾国藩军队中就职,职务是曾国藩湘军办公厅主任。七兄弟中三人有文化的,有的去长江做管理航运的官,有的安排去地方做官。七兄弟中四人没有文化,在溧水境内买田买地安置。”曾氏宗谱均无相关记载。从《武城曾氏通谱》益阳怀琛公十房第三房应富支普二0二二年版了解到,曾氏迁居溧水是由第六十九世《毓》字派,比曾国藩的《传》字派长一辈派。曾氏第六十九世《毓》派七兄弟,长兄毓禾与其六位弟弟是同父异母,长兄毓禾比七弟毓敦年龄大了29岁。其中六弟毓俊从军于清朝绿营军队,于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任清军湖北统领肖保外委(低级武官,正九品至正八品),于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任清军曾保都司(中级军官,正四品),于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任清军曾保参将(正三品),于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任清军兵部曾保副将(从二品),于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任尚书曾保总兵衔(正二品),帷幄建熏,旅常著绩。其中:“曾保”可能是清朝绿营大官。清朝绿营中的军阶由高到低:提督、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百总。根据六弟毓俊历年所授各种军官衔,清朝绿营军队才有这些官名,而湘军中根本没有六弟毓俊历年所授各种军官衔名,说明六弟毓俊是在清军首领曾保军中,由外委升迁官至总兵。在百度上没有查到兵部尚书曾保,有文章说到了太平天国时期,兵部尚书更成为了一个荣誉性职务,多时达十几位尚书,掌管一方或二省兵权者都可称为兵部尚书,曾保可能属于这种情况。毓俊生于1829年,直至1857年,29岁的毓俊,被清军将领肖保提拨,在肖保军中当外委(低级武官,相当于连长)。1858年,30岁的毓俊,被清军兵部高级将领曾保看中,被提拔为他的都司、参将、副将。1864年,曾保升任清军兵部尚书,随后他提拨37岁的毓俊,就升任清军兵部总兵衔,总兵大概相当于现在军中的军长。作者推测:1863年盘踞溧水县城整三年的太平军被湘军镇压后,清朝绿营军队跟进或接管溧水或驻军溧水,作为清军兵部曾保副将的六房毓俊率部来到溧水,或代表清军兵部驻军溧水和临时接管溧水。1863年六房毓俊娶了刚18岁陈氏为第二房妻子,作者推测应该是在驻军溧水期间娶了溧水姑娘为第二房妻子。1864年太平天国在南京的老巢被湘军推翻和镇压时,六房毓俊又同年升任总兵,作者推测六房毓俊又代表清王朝驻军南京城,总管南京一带的防务。作者推测:驻军溧水期间,毓俊看到整个溧水人烟稀少,也在考虑以后告老的退路,六房毓俊便写信回益阳,动员五位哥哥及七弟由益阳来溧水。由六房毓俊在溧水原丰庆乡小方边购置田产,计划将迁溧水的兄弟们安置在丰庆乡小方边村。经过兄弟们商量,由二房毓清一家留守益阳,还有六房毓俊原配夫人及二个儿子也留守益阳,作者推测曾氏兄弟于1865年迁徙溧水,小方边村是全家老少20多人最初落脚的地方。曾氏是客民迁徙定居溧水最早的一批客民,也可能是曾氏兄弟带动了湖南益阳一带的移民,此后几十年间源源不断的移民到的溧水。所谓由曾国藩亲自安排溧水曾氏迁徙南京,然后给官做给田种,其实是一种传说。况且六房毓俊是在清朝兵部尚书曾保帐下一路升迁,六房毓俊与曾国藩及其几位兄弟没有任何交接关系。曾氏家族迁徙溧水,完全是由六房毓俊策划和动员,其后大家庭才迁徙来溧水的。

健康快乐 发表于 2023-1-2 21:00:58

七、《毓》字辈迁徙及后裔分布详情曾氏家族于1865年在丰庆乡小方边落下脚,小方边是曾氏家族最初的安身之地,因为大哥毓禾于1866年六月二十八日去世,即安葬在小方边酉向,即坟头朝向益阳老家的西南方向。五房毓昌夫人雷氏,于1866年六月十八日去世,葬在小方边屋后右新开山辛向。曾家迁徙小方边的第二年,在十天内去世二位亲人,均安葬在小方边周边,也说明曾家于1865年已经买下了小方边周围很大一片田产。清朝总兵一年约有1500两白银的俸禄,当年一亩水田约1.75两白银,而总兵毓俊一次购买几百亩甚至上千亩田地完全是有可能的。七兄弟的父亲兴微,生于1786年,卒于1861年,享年76岁,葬在益阳老家。兴微娶温氏,温氏生子毓禾,温氏生于1784年,逝于1811年,年仅28岁。26岁的兴微再娶孙氏,孙氏生六子:毓清、毓宝、毓荣、毓昌、毓俊、毓敦。孙氏生于1795年,逝于1869年,葬小方边落凰山坤向,当年已经71岁的孙氏,也随儿孙们迁徙来溧水,在溧水安享生活了四年。1865迁徙溧水时七兄弟情况如下:一)、大房毓禾,字世禾、号嘉种,生于1806年二月初三日辰时,卒于1866年六月廿八日申时,享年61岁,葬小方边酉向,同治间偕弟由益阳迁徙江苏溧水县。娶薛氏,生于1804年二月十五日子时,卒于1849年八月廿五日午时,氏葬在益阳老家,迁徙溧水前十六年薛氏就去世了,薛氏去世那年毓禾年仅44岁,往后也没有再娶。生子四:传谣、传诒、传秀、传高。迁溧水时毓禾时年60岁,迁来的第二年便去世了,他的四房儿子也随其迁徙来溧水,四房儿子仅三房传秀有后。因为毓禾与六位弟弟同父异母,不知是否有区别对待,还是大家庭内部产生矛盾。传谣、传诒、传秀、传高四兄弟生活比较艰辛,生殁葬均无记录,其纪发、纪文、纪武、纪生四兄弟也是贫困交加,生殁葬也均无记录。迁溧后其后人何时迁住东屏山口华家村均无文字记载,传、纪二代人日子过的艰难苦涩,自不多述。山口华家村曾氏后裔男丁见下表。
164派65派66派67派68派69派70派71派72派73派74派75派76派村居
2闻成贞令尚键衍宗兴微1、毓禾传谣纪发 住东屏山口华
3传诒
4传秀纪文
5纪武广华昭友
6 昭胜
7广启昭林
8 昭明宪俊
9纪生广根昭荣宪兵庆尧
10 昭银宪蕾
11广种昭富宪超
12广来昭喜宪俊
13 昭学
14 昭强宪熙
15传高 广发
二)、二房毓清,字世清、号希夷,生于1814年十二月初二戌时,卒于1870年六月二十未时,寿57岁。娶龚氏,生于1814年十二月二十一亥时,卒于1870年六月十一巳时,寿57岁,二房夫妇出生日与去世日最相近,又寿同为57岁。可是先9天去世的龚氏葬在了湘潭县朱洲市钟家冲,而9天后去世的二房毓清,葬在益阳薛家垸曹家园其父兴微坟的右侧,这也是个迷。二房毓清夫妇生子二:传诂、传证。迁溧水时二房毓清夫妇留在了益阳老家守祖业,时年52岁,其大儿子传诂后从益阳参加清军蓝旗,因在军中获五品军功,作者推测被安排在常州武进任都司或守备。传诂,生于1851年,逝于1904年,葬常州武进县通江乡四都长北村乙辛兼卯酉向,即坟头向西南益阳。传诂娶巢氏,生于1868年,生三子:纪详、纪章、纪春。其后人至今仍居住生活在常州武进,二房毓清后人是曾老师一行人,近年去常州武进一带寻亲,机缘巧合中寻找到的。至今传诂家老庄园房子一部分保存完好,已经住了曾氏四代人。想当年传诂所建的庄园应该是庭院错落,檐壁层叠,雕梁画栋,门禁森严,不怒而威。庄园外应该是石街、石路、石券楼,大门院外还应有上马石、栓马石。常州武进曾氏传诂后裔男丁见下表。
164派65派66派67派68派69派70派71派72派73派74派75派76派村居
2闻成贞令尚键衍宗兴微2、毓清传诂纪祥广国昭和宪松 住常州武进
3 昭明宪峰
4纪章
5纪春
6传证纪鸿
三)、三房毓荣,字世荣、号鹏主,生于1820年正月十九日亥时,卒于1890年八月初八日巳时,享年71岁。娶赵氏,生于1818年十二月廿八日午时,卒于1887年十月十四日巳时,享年70岁,葬在溧水赵家村北庚向,生子一:传诗。迁溧水时毓荣时年46岁,他的儿女也随着迁徙来溧水。传诗,字业顺、号高山,生于1849年十一月初一寅时,逝于1915年八月十四申时,葬在硐砚坊村后狮子山。传诗娶赵氏,生于1851年八月二十六亥时,逝于1915年八月二十六辰时,与夫合葬,夫妻前后相差12天相继去世。生一子:纪鳌。纪鳌本人迁住安徽郎溪县十字镇大山脚行政村曾家湾村。三房毓荣一家迁溧后,住在小方边外围附近,随着时间的推移,传诗、纪鳌父子生活越发艰辛,是否因吸食毒品有关,家族对纪鳌生殁葬也没有录入,纪鳌是什么原因流落到郎溪,后又定居郎溪,不得而知。但纪鳌生有三子:广富、广绿、广寿,终于有后人传承。郎溪支后裔男丁见下表。
164派65派66派67派68派69派70派71派72派73派74派75派76派村居
2闻成贞令尚键衍宗兴微3、毓荣传诗纪鳌广富昭有 住郎溪十字镇曾家湾村
3广绿昭桂宪平庆远
4昭财宪仁庆建
5 庆文
6 庆杨
7 宪仪
8广寿昭发宪甫庆超
四)、四房毓宝,字世宝、号鼎九,生于1824年十月初三日申时,卒于1892年十一月初四日巳时,享年69岁,迁徙时时年42岁。娶孙氏,生于1824年十二月初四日寅时,逝于1897年八月初七日戌时,享年74岁,合葬在安徽宁国府四都三龙村盔形山巽向,生子二:传华、传诰。四房毓宝独自迁从安徽宁国府,毓宝时年42岁,他的二房儿子也随着迁徙安徽宁国府,为何迁徙宁国,是由益阳迁宁国,还是由溧水迁宁国,因为没有记载,也是一个迷了。四房毓宝人丁不旺,仅二房传诰有后生一子纪光(1883-1946),纪光夫妇又没有生育,纪光妻子柳氏(1887-1913),于1913年年仅27岁去世,因为贫穷,刚30岁的纪光一生也没有再娶,继入七房三子传语、传语之四子纪瑚、纪瑚次子广宏为继子,广宏出生于溧水双泥塘村,因宁国支没有任何田产,广宏及其后人仍居住在东屏双泥塘村,四房继入广宏后裔男丁见下表。
64派65派66派67派68派69派70派71派72派73派74派75派76派村居
闻成贞令尚键衍宗兴微4、毓宝传华 住东屏双泥塘,2016年拆迁,2018年住屏溪佳苑小区
传诰纪光广宏继入昭祥宪波庆林
宪虎
昭瑞
昭庆
昭生宪杭

健康快乐 发表于 2023-1-2 21:02:21

五)、五房毓昌,字世是、号复太、别号称瑞临,生于1827年八月十三日卯时,卒于1890年正月十六日戌时,享年64岁。娶雷氏,生于1825年七月初三日,逝于1866年六月十八日,葬在小方边屋后右新开山辛向,寿42岁。生子一:传读。迁溧水时毓昌时年39岁,迁来的第二年其夫人雷氏便去世了,自此没有再娶,与10岁的儿子相依为命,依据五房毓昌的字和号,他应该文化水平相对比较高,在六房家里管家及管理帐目25年之久。因此他唯一的儿子传读也随着迁徙来溧水后,居住和生活比较安定,在加上有老太太护佑,其儿子在读书方面也是有条件的,其后人一直居住小方边村。传读,字业红、号玉清,生于1857年二月十九辰时,卒于1898年四月十七亥时,年仅42岁。娶汤氏,生于1866年十月初五酉时,生二子:纪全、纪发。生其后人广玫、昭康二代人行医,昭康因行医迁居溧水小西门。昭强在南京艺术学院当教授,迁居南京草场门一带。五房毓昌几代人生活较安定富裕,几代人识文断文,比较重视读书。五房几代单传,到昭字辈才有兄弟二人,遇计划生育时代,宪子辈又是一丁,五房其后裔男丁见下表。
序号64派65派66派67派68派69派70派71派72派73派74派75派76派村居
1闻成贞令尚键衍宗兴微5、毓昌传读纪金广玫昭康宪超 溧水大西门
2昭强
六) 、曾氏宗谱中关于毓俊的记载:兴微六子 毓俊字世俊,号子卿,咸丰七年湖北统领肖保外委八年保都司九年保参将十一年兵部曾保副将,同治三年尚书曾保总兵衔帷幄建熏旅常著绩清道光九年己丑十月初八戌时生,光绪十三年丁亥九月二十一寅时殁,葬江南溧水县小方边落凤山坤向。配欧氏,清道光四年甲申五月十八亥时生,殁葬未详,子二:传谒、传谦。继配陈氏,毕和之女,清道光二十五年乙己八月二十二亥时生,民国二年癸丑四月二十二申时殁,葬江南省溧水县小方边北刘家山,子一:传识。六房毓俊,字世俊、号子卿,生于1829年十月初八日戌时,逝于1887年九月廿一日寅时,寿59岁。娶欧氏,生于1824年五月十八日亥时,卒葬失考,生子二:传谒、传谦。1863年继娶陈氏,生于1845年八月廿二日亥时,逝于1913年四月廿二日申时,寿69岁,生子一:传识。1865年毓俊迁居溧水小方边,时年37岁,毓俊的原配欧氏及其所生子:传谒、传谦均留守益阳守祖业,未迁来溧水。1863年继娶陈氏,陈氏时年19岁,1864年生子传识,后没有再生子女。毓俊约于1850年离开家乡参加清军,于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任清军湖北统领肖保外委(低级武官,正九品至正八品),于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任清军保都司(中级军官,正四品武官),于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任清军保参将(正三品武官),于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任清军兵部曾保副将(从二品武官),于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任尚书曾保总兵衔(正二品武官,年奉白银1500两),并且称毓俊他帷幄建熏,旅常著绩。对于官至总兵衔的六房毓俊,再没有更多的介绍,也没有个人传记,是否得到过清皇和钦赐,这么一个二品大官,于1887年九月二十二日寅时殁,毓俊去世,一切都是很平淡,葬小方边落凤山也没有墓碑墓道,石人石马及石牌坊,与普通百姓一样只有一堆黄土。六房毓俊是益阳曾氏八大房出的最大的军官,也是他自己奋斗出来的,若受衔应是中将级别。六房毓俊生前在小方边一带广置田地,又建豪华的宅院,当地人称总兵府,总兵府府署设四进,面积宽广,大门前有大石狮一对,两边有更鼓楼,南有辕门,一进大门就是正厅,两翼为幕厅和库房,正厅后面为二堂,曾名“印堂”、“鸣琴”和“致远”,是议事办公和会客的地方。二堂除左右配房外,在前有完全相称的东西两配房。再后为三堂,是总兵与眷属的内宅寝室。总兵府后院是大花园,花园里有个凉亭,有鱼池,还有白色鹅卵石铺成的小径。花园内满植玫瑰,各种颜色的玫瑰都在盛开,花团锦簇,绿草如茵的草地和高耸参天的巨木,绿叶圆润。一切的荣华,都在其子传识手中逐渐败落。传识,字桂芳、号道明,生于1864年九月十四寅时,逝于1910年三月初七辰时,寿仅47岁。六房毓俊去世时,传识刚23岁,毓俊留给儿孙们的可以说有万贯家财。据传,因传识自小娇生惯养,沾染了吸食大烟,赌博等恶习。吸食大烟损害身体,赌博败尽家产,家道逐渐败落,连续贱卖田地房屋,赵姓、鲁姓、王姓、简姓等移民纷纷购买曾家的田地,并在周边附近定居,后来在小方边周边附近就有了赵家棚子、鲁家棚子、王家棚子、简家棚子,几家发达后棚子变为村庄,于是赵家棚子改称赵家、鲁家棚子简称鲁家、王家棚子简称王家、简家棚子成为了简家,而小方边村隐入了历史尘埃中。至今,传识的后人至今仍生活在王家、简家两村。六房毓俊之长子传谒无子女,由传识之子纪瓒双祧。六房毓俊之次子传谦也没有子女,纪珠是由七房毓敦之孙纪珠继入,纪珠后人至今也生活在小方边一带。六房毓俊后裔男丁见下表。
序号64派65派66派67派68派69派70派71派72派73派74派76派村居
1闻成贞令尚键衍宗兴微毓俊传谒纪瓒双祧 住东芦小方边
2传谦纪珠继入广有昭金宪彬
3宪胜
4宪华
5昭银宪奎
6昭财宪翰
7昭保
8传识纪瓒广荣昭祥宪新
9宪好
10昭春
12广华
13广富昭来
14广贵

健康快乐 发表于 2023-1-2 21:03:26

七)、七房毓敦,字世敦、号厚堂、别称海亭,生于1835年四月十五日亥时,卒于1908年七月初三日申时,葬江南溧水县丰庆乡双泥塘狮毛山酉向,享年74岁。娶孙氏,生于1832年二月廿七日子时,卒于1914年十月二十日亥时,享年83岁,与夫合葬,生子六:传诺、传许、传语、传谋、传诏、传诵。迁溧时七房毓敦时年31岁,他迁溧水带着五个年幼的儿子,第六子是迁溧水后出生的第一个男丁。七房人丁最为兴旺,落脚小方边几年后,大家庭分家,七房毓敦大儿子仍旧居小方边,七房毓敦带着传许、传语、传谋、传诏、传诵五个儿子,搬至小方边村西边约二里路的双泥塘附近居住,村名取塘名,本来双泥塘村没有人居住,因七房毓敦子孙后代人丁兴旺,一户人家逐渐发展成一个近200人的村庄。传许、传语、传谋、传诏、传诵兄弟五人的后裔全多生活在双泥塘村。迁去安徽宁国府的四房毓宝生二子,仅二儿子传诰有后,生一子纪光,纪光夫妇又未生育,继入七房毓敦三子传语之四子纪瑚次子广宏为继子,广宏也没有迁去安徽宁国府,广宏及其后人仍居住在东屏双泥塘村(见四表),七房毓敦的长子传诺之后,生活在小方边一带。七房之孙纪瑛,自小读私塾,青年时处出谋生,在国民党政府中谋生,到了八年抗战时期,当上了溧水崇贤乡(柘塘)乡长,抗战时期形势异常复杂,小日本占领了县城和主要村镇及交通要道,国民党占领广大的农村,新四军也在白马、新桥、横山等地局部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三股势力此起彼伏。纪瑛当乡长相当不容易,虽然是国民党的委任,要为国民党队伍筹款筹粮,共产党横山根据地游击队也经常找纪瑛,要他参加抗击小日本的阵营,当地土匪经常找纪瑛,要他给钱给枪,小日本驻溧水头目也拉拢纪瑛,要他帮小日本办事。纪瑛在多股势力中周旋,并且也发了财,有了钱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家乡双泥塘建庄园,于是陆续购买回来很多木材、砖瓦等材料,准备在双泥塘大兴土木,建造计划中的庄园,动工前夕,纪瑛及夫人姚氏不知被那个派别暗中刺杀,夫妻两人不幸身亡,连尸首都没有找回,建房的大事就此搁浅。七房毓敦后裔生活于小方边及双泥塘后裔男丁见下表。
序号64派65派66派67派68派69派70派71派72派73派74派75派76派村居
1闻成贞令尚键衍宗兴微7、毓敦传诺纪璜广政昭贵宪喜庆晨 住东芦小方边
2宪奇
3昭富
4广致昭喜宪云庆国繁梓
5宪青
6宪明庆誉
7广微昭储
8广敏昭财宪政庆号
9广敬
10纪璞
11传许纪瑜广学昭龙宪保 住东屏双泥塘,2016年拆迁,2018年住屏溪佳苑小区
12 宪福
13广孚昭龙
14广和昭鸿
15昭春
16昭鹏宪贵
17昭章宪琳庆鑫
18传语纪理广发昭财
19昭栋宪江
20纪球
21纪珊广德昭明宪生庆湘繁鸿
22宪忠
23宪金庆成
24宪才庆伟
25昭友
26广彬昭文宪康庆东
30广顺昭保宪宏
31纪瑚广清昭喜宪鹏庆凯
32宪国庆阳
33昭勤宪科庆冬
44昭成
55昭平
56广钱昭仁
57昭兴宪润
58传谋纪绨
59纪瑞广礼昭武
60昭强宪亮庆昕
61昭军
62传诏纪瑛广财昭良宪荣庆宇
63宪华庆文
64 庆峰
65宪明庆全
66昭模宪生
67广仁昭顺宪刚庆愫
68 宪强
69昭志
70广义昭平
71昭凯
72传诵纪璇广启昭福继入宪洲
73 宪宇
74广教昭禄宪健庆超
75宪海庆昊
76昭寿
77纪玑广金昭泉继入宪峰庆睿
78宪勇庆麒
79 庆希
80宪俊
81广玉昭坤宪辉
82昭银宪超
83昭群宪兵
84昭海
85 1612224038232
八) 、二房毓章是由益阳迁徙来溧水的另一支,与毓俊支同为65派贞令之后。因毓章还有一哥哥毓文,故毓章为二房。
65派66派67派68派66派住所
贞令尚聘衍儒兴绵艈章后吕村
尚健衍宗兴微艈俊兄弟小方边为中心
二支同为于65派贞令之后表二房毓章,字世良、号蔚齐,生于1813年二月十三日卯时,卒于1891年正月十一日午时,葬丰庆乡下注塘西边,享年71岁。娶欧氏,生于1810年正月十九日卯,逝于1868年七月初一未时,葬在东屏后吕村西长山寅向,寿59岁,生子六:传襄、传衮、传裁、传褒、传夜、传衾。迁溧时二房毓章时年53岁,他迁溧水带着六个儿子,长子和三子已经成年,次子、四子、五子迁溧后早逝,第六子年龄尚小。二房毓章一家随之迁来溧水,先落脚丰庆乡小方边村,暂时依附六房毓俊,后由小方边村迁居丰庆乡长山村(后名袁村)谋生活,租赁丰庆乡袁家水田耕种,约于1870年,才在丰庆乡后吕村一带买有少量田产,田里打下的粮食,还不够一家人吃饱饭,除了耕种自己的田外,一家人必须打短工做长工维持一家生计,长子传襄及三子传裁的后裔至今生活在后吕村。第六子传衾成年后,打拼成功,在十里牌村附近买了田置了房产,并娶二房妻子,一家人由后吕村搬去十里牌村居住。兄弟六人三位童年期早逝,大房传襄、三房传裁两家仍然贫苦,仅有六房传衾发家了,其后裔仍住十里牌村。后裔男丁见下表。
序号64派65派66派67派68派69派70派71派72派73派74派75派76派村居
1闻成贞令尚聘衍儒兴缃
2兴绵毓文 住东屏后吕村
3毓章传襄纪源广文昭量宪明庆诚繁羽
4宪根庆然
5宪福庆沈
6昭余宪进庆磊
7广质昭宽宪龙
8宪伟庆贝
9宪华
10广彬
11传滚
12传裁纪昌广洪昭有宪海
13 宪彬
14昭保宪群
15昭财宪想
16传褒
17传夜
18传衾纪榴广与昭成宪贵庆阳 十里牌
19兴显
20 63571261
曾氏迁徙来溧水落脚小方边,以小方边为中心又向其他地方迁徙,长房毓禾儿子辈迁居丰庆山口华村,三房毓荣孙子纪鳌流落到郎溪,四房毓宝随儿子迁徙安徽宁国府,七房毓敦儿子辈就近迁居双泥塘村,另外一房毓章,一大家子直接定居住丰庆后吕村,只有六房和五房世居小方边村。需要说明的是,毓禾兄弟七人加毓章,每个人都识文断字,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上过私塾,他们每个人都是有名、有字、还有号。曾氏迁徙来溧水一直生活生产比较安定,与周边客民及原居民和睦相处,鲜有矛盾,其根本原因六房毓俊有清朝绿营军的总兵衔,当地原居民民间不反清政府,而极其反感和排斥湘军及长毛,湘军及长毛在1854年至1863年的十年时间里,轮番对当地原居民打劫和杀戮,在民间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以上是迁徙溧水来自湖南益阳的客民曾氏,曾氏是最早一支迁徙溧水境内的客民,曾氏迁徙来溧水在六房毓俊的安排下,比之后来迁徙的客民境况相比好了太多。1865年以后迁徙溧水境内的各路客民,是为寻找能吃饱饭的地方,寻求能安家过安稳的日子,不怕吃苦,不怕饥饿,不怕受累。大多数家庭一家人离开故乡,向着心中的方向,一路逃荒,沿途乞讨,风餐露宿,留给历史无数苦难的痕迹。

健康快乐 发表于 2023-1-2 21:04:17

八、溧水曾氏与曾国藩在家族内的关系 溧水曾氏与曾国藩家族同为湖南籍人,同为曾氏十五派曾据后裔,至少900年前,溧水曾氏与曾国藩家族已经分支。溧水曾氏来自湖南益阳姚江县,约于公元1367年,曾氏五十五派曾怀琛,由江西吉安市吉水县阜田镇下符村杨梅坑迁湖南益阳兰溪稠木曾家咀定居,后来八大房又分家后又四处分迁。溧水曾氏的先祖应富又迁徙至益阳西南不远的姚江县定居,江西迁徙湖南至今约655年。溧水曾氏的代表人物,曾氏六十九派六房毓俊,生于1829年,逝于1887年,寿59岁,葬在小方边。六房毓俊参加清朝绿营军队,1864年37岁时,升任清朝兵部尚书曾保管辖下的总兵衔(正二品),此后22年,六房毓俊的总兵职务好像再没有升迁,应该是离开了军营,曾氏宗谱上再没有更的介绍。曾氏宗谱应该有一篇毓俊人物传记,让曾氏后对六房毓俊有更多的了解。另外确实因为六房毓俊,溧水曾氏才由益阳姚江县迁徙南京溧水县丰庆乡落户小方边村的。曾氏七十派曾国藩,谱名曾传豫,生于1811年,逝于1872年,寿62岁。曾国藩辈分上比毓俊晚一辈,年龄上曾国藩比毓俊长18岁。曾国藩家居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姚江县距离双峰县约300里。曾国藩祖上迁离江西比溧水曾氏祖上支派迁离江西更早,曾国藩祖上第45派曾坝,于南宋年间迁居湖南衡阳唐福,第62派曾孟学于1644年,携家族迁居衡山白果,居衡山白果30余年,再迁至湘乡荷塘二十四都,最后卜居沙溪石牌熊家湾(今名为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自衡阳至湘乡,历经约600年,世代务农。到65派曾应贞,他勤于耕作,家境日渐丰裕,从而开始了曾国藩(70派)祖上几代人繁荣昌盛之景象。所以说,益阳及溧水曾氏,与曾国藩祖派分支至少900多年,因为曾国藩是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道光进士,由他的湘军镇压了太平军,而太平军打清军所向披靡,要不是湘军,清王朝将更早灭亡,就因为曾国藩功劳巨大和能力出类拔萃,清王朝任他为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两江总督等职。而曾国藩的学生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也是风云大人物,左宗棠收回新疆是顶级的民族英雄,而李鸿章是贪腐卖国的民族败类。传说中拉近与曾国藩是近亲关系,心理上也是有荣光的感觉,也是人之常情。

健康快乐 发表于 2023-1-2 21:04:58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乐 于 2023-1-2 21:10 编辑

九、曾氏辈派曾氏统一辈派共四十五字: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曾氏四十五字辈派排序表:
63派64派65派66派67派68派69派70派71派72派73派74派75派76派77派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78派79派80派81派82派83派84派85派86派87派88派89派90派91派92派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杨建道敦安定


93派94派95派96派97派98派99派100派101派102派103派104派105派106派107派
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一)、明熹宗皇帝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赐曾氏辈派: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十五派。二)、清仁宗睿皇帝于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又赐曾氏辈派: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派。三)、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又由衍圣公府呈奏北洋政府批准颁示曾氏辈派: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二十派。嘉靖皇帝于1539年鉴于“四贤一体,皆有大功于吾道”的原则,康熙皇帝玄烨又赐孔、颜、曾、孟四姓使用统一的排行名派,乾隆皇帝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二月十七日下旨,重申四姓使用统一的排行字派。历代王朝规定:孔、颜、曾、孟四姓后裔都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专掌祀典祀产,这就是孔、颜、曾、孟四姓统一沿用四十五字派的原因。又由于四姓氏在我历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及其相互间情同手足的亲密关系,才享受这一历史殊荣,在我国历史上仅此一例。十、尾声 双泥塘村原来只是一个棚户区,后来七房毓敦家庭男丁子孙多,原来的小村地皮不能满足建房需要,于1950年后,在村西南约500米远的黄土坡地建新村,生产队时已经是两个村庄,又分为双泥塘前后两个生产队。双泥塘村是外姓最少的村庄,至2015年拆迁,近200人口的双泥塘村仅有两户外姓。拆迁后全村曾姓及一户韦姓被安置屏溪佳苑小区,而屏溪佳苑二期就建在双泥塘后队村址上,双泥塘前队村址一片废墟上长满了爬藤,仅一户人家没有拆除。双泥塘曾姓重视读书和教育,整体有文化,有经商天赋,2015年拆迁前,双泥塘前后村绿树环荫,楼房比肩接踵,都装修的富丽堂皇。小方边村古名炸头村,是浮山、杨段庄、王家山一带等村民去县城的必经之地,后曾姓居此又带来了繁荣,比肩乡公所住地现东屏镇方边村,故更名小方边,后因为六房毓俊的儿孙败家,陆续卖田卖地,河南客民赵家、鲁家、王家、简家先后购买曾家的田地,其中王家和简家购买了曾家田地后,又购买了曾家部分房产,名正言顺地在小方边定居下来,王姓居后,简姓居前,先将小方边称前小方边、后小方边。到生产队时代,前小方边、后小方边又称王家、简家。在历史进程中,炸头村及小方边村的村名只存在于老人们的回忆中和传说中,村名的更迭,更是记录了曾氏家族在此曾经的辉煌和落败。

双泥塘前队村址,仅存一户未拆迁。


双泥塘后队村址,屏溪佳苑二期座落于此。

   
原名小方边村,现名王家、简家,两村连为一体。

近日到小方边村前大塘边树荫下,与坐在小广场上休闲的七八位村居民老人聊天,其中一位是六房毓俊的玄孙,聊着高祖毓俊来小方边时,传说小方边村原居民家族全部死亡,村里外见到白骨于露天无人安葬,房子内悬挂的蚊帐依旧,蚊帐内常常也有白骨,六房毓俊组织排兵清理消毒,维修老房子。又传说六房毓俊站在狮子山上,凡是能看到的地方插草圈占,圈占田地至少千亩以上。传说中插草圈占田地与我分析购买田地不相符合。与毓俊的玄孙聊天中,也聊到了太爷及爷爷辈吸鸦片败家,卖田卖地卖房子,六房毓俊虽然官居二品总兵之高位,1887年去世后葬在村西不远处名叫落凤山,落凤山还座落古名刹庐峰庵,明万历溧水县志96页有庐峰庵记载,可惜于1958年拆毁。我请求毓俊的玄孙带我去墓地探访,告知我几座土坟没有墓碑,实在没有必要去探访。湖南益阳客民居东屏双泥塘曾氏家族,迁徙157年到如今,他们家族内部仍然讲着标准的湖南益阳口音。双泥塘曾氏家族虽然有作者好几位同学,及我们是邻村,但他们相互讲的湖南益阳口音我很难听懂一句,可他们与外村人打交道,双泥塘村的同学在学校讲话时,均讲我们河南客民口音,也不会讲我们当地淮扬口音。也就是说双泥塘曾氏家族生活中讲湖南益阳话和河南客民话二种语言。溧水客民曾氏家族与湖南益阳于1995年左右,取得了联系,于2006年完成了《鲁国堂 湖南益阳曾氏八房二修通谱》(2006版),又于2022年完成了《武城曾氏通谱》(益阳怀琛公十房第三房应富支谱二O二二年)卷一至卷四。寻根访故乡,修谱造祠堂,是我们客民的共同心愿!文中很多观点仅是我个人浅显之见,还望批评指正为感。陈维银撰文2022年5月12日于屏溪佳苑修改于2022年6月23日

健康快乐 发表于 2023-1-2 21:13:25

感谢陈维银先生分享的长篇大作!

凡…… 发表于 2023-1-3 07:12:42

感谢分享

健康快乐 发表于 2023-1-3 08:18:33

手机上看复制粘贴的统计图表是排列乱码(应该是手机平台与电脑平台兼容性不够),请在电脑网页上观帖就一切正常了。见谅!

希夷 发表于 2023-1-3 09:35:04

陈兄下了大功夫了,辛苦了http://app.ls114.cn/public/emotion/face_068.png

莫愁湖 发表于 2023-1-3 11:05:10

感谢分享,你们辛苦了!

曾建东 发表于 2023-1-3 16:06:54

我们是三省堂。

一路向阳 发表于 2023-1-3 20:24:47

感谢分享

勇攀高峰 发表于 2023-1-4 10:30:57

曾家子孙报道学习{:115_328:}

莲花峰顶 发表于 2023-1-6 23:15:19

学习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最美乡愁·湖南曾氏客民 作者 陈维银